“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三月的乡村,雨水滋润万物,暖风催开枝头,我伫立田头,漫山遍野的春芽宛如大地的绸缎,在低语着丰收的喜悦与希望。这一刻,脚下的春芽仿佛映照出驻村的我——是初到基层时的焕发新生,是了解基层后的风雨洗礼,是扎根基层后的茁壮成长。在三个阶段的“自我”淬炼中,从稚嫩迈向成熟。
初到基层,我就是我。2024年8月我走出“象牙塔”,怀揣满腔激情,以一名选调生的身份来到安徽省凤台县凤凰镇十里沟村任职。初到基层,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协助会计整理报表。凭借着对电脑系统的熟练掌握,我迅速将繁杂的材料归档入库。孙会计欣慰地笑着说:“还是有学问好呀,有效率又有质量,村里就需要像你这样的大学生。”朴实的话语中流露出基层对人才的渴望与尊重。走访困难户时,年迈的奶奶拉着我的手说:“看到你们年轻干部我就高兴,就像看到了俺们村的希望。”那时的我心头涌起强烈的使命感,更加坚定了扎根基层的信念。基层需要我,需要注入年轻的血液为人民幸福、乡村振兴扛起大梁。而我作为“选”之于党、“调”之于任、“生”而为民的“高才生”,有责任更有义务以广博的学识、开阔的眼界,实实在在干事,真真切切为民。
了解基层,我不是我。基层的工作纷繁复杂,处处充满困难和挑战,李大爷因医保费用上调而拒绝参保,王奶奶家的田埂被洪水冲坏至今无人修缮,村后小河旁的垃圾又堆积如山……随着接触的事情越来越多,我逐渐意识到群众的急难愁盼绝非“纸上谈兵”就能解决。面对棘手的问题我开始心里没底、手上没招,理想总被现实打败,难以找到自我。但是,我从未退缩,也不曾妥协。在村党组织书记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定期入户宣讲惠民政策,健全医保参保长效机制,给村民们吃下“定心丸”;防汛时期,我冲锋在前,提前组织排查,做好灾后修缮,确保村民生命财产安全;环境治理中,我参与河道垃圾清理,积极出谋划策,合理规划垃圾处置点,改善村居环境……渐渐地,我已不再是那个初来乍到、手足无措的“孤勇者”,而是夜深人静时研精覃思的“善学者”、“两委”眼中能挑大梁的“多面手”、群众口中笃行不怠的“实干家”。
扎根基层,我还是我。回顾驻村的半年,我收获颇丰,既看到了自己的优势,也认识到了许多不足。在基层的“大熔炉”里,我经历了无数的考验与磨练,实现了从稚嫩到成熟、从青涩到沉稳的蜕变。然而,我依然是我,是那个满怀激情、不忘初心的我。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坚守“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以奋斗为帆,以担当为桨,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勇往直前。一方面,我会更加努力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深入掌握农村工作方法,积极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成为听得懂“乡亲话”、办得好“乡村事”、走得稳“基层路”的“泥土干部”;另一方面,我也将以更加严苛的标准要求自己,时刻绷紧廉洁自律之弦,严格遵守党的纪律规矩,自觉抵制各种诱惑,真正做到廉洁奉公、恪尽职守、无私奉献,不辜负时代与人民的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