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党务论谈

唱“乡愁小调”让党课满载“回归土地的质朴”

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井头镇人民政府 何卓立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党课是推进各级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抓手,是加强党员思想教育管理的重要途径,是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手段。各级党组织要想讲好农村党课,就要唱起“乡愁小调”,让党课满载“回归土地的质朴”,在“春风化雨”间激发农村党员干事创业的热忱与活力。

“微视角”聚焦“柴米油盐”,用“守望田园”的质朴“农耕情”,唱好“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时髦小调”。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要想农村党课深入人心,就要将其视作“系统工程”,从课程设置环节入手。各级党组织要想成为合格的“教育家”,首先要做一名细致的“调研者”,要聚焦“授课对象”,调研农村党员的“学习所需”“生产所要”“生活所求”,按照“需什么,供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将党的创新理论“化繁为简”,以农村党员关注的“时髦事”“新鲜事”“关键事”作为切入点,精选贴近基层、扎根基层、了解基层的导师,以农村党员喜闻乐见的“视角”研发具有“乡土情”“家乡味”的农村党课教材,将老百姓的“心心念念”纳入农村党课教学体系,把“经典理论”和“精辟论断”变成贴近群众生活的“百家故事”;助力农村党员从“柴米油盐”中领悟“理论精髓”,从“喜怒哀乐”中找到“工作灵感”,在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基础上,让农村党课“见真章”“出实效”。

“调对味”实现“春风化雨”,用“入乡随俗”的质朴“赤子情”,唱好“天工人巧日争新”的“奋进小调”。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要想让农村党课成为照亮农村党员“求索之路”的“火把”,助力其在日新月异的乡村发展征程上啃下“硬骨头”、翻过“火焰山”,各级党组织要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用灵活多变的授课形式,为农村党员的“求知心田”降下“沛雨甘霖”。要整合“线上”和“线下”学习资源,既要借助传统讲堂夯实“理论基础”,又要通过共产党员网、学习强国等云端讲堂强化“深化理解”,让“传统教室”“田间讲台”与“云端阵地”无缝对接,以“故事宣讲”“直播授课”“交流互动”等方式做到见人、见事、见思想、见情感,助力农村党员在“趣味学习”过程中实现“眼”“耳”“口”“鼻”“心”五官通感,让党的好声音从“手尖”到“心尖”、从“心尖”到“脚尖”,成为农村党员全身心投入民生服务“最前沿”、乡村振兴“主战场”、基层治理“第一线”的情感“助燃剂”,助力他们在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农业科技水平等方面“建新功”,成为推动农村改革在乡村振兴的航程中乘风破浪的“可用之才”。

“沉浸式”融入“农家小院”,用“造福桑梓”的质朴“奉献情”,唱好“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亲民小调”。理论学习若仅停留于书本,而不转化为实践的力量,便如同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只有让农村党课成果惠及千家万户,才能为乡村振兴的“加速奔跑”凝聚巨大合力。“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各级党组织可把“讲台”搬到“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农家小院”,引导农村干部将党课“内容指向”变成乡村振兴“实践路向”,把从生态环保到文化振兴、从产业发展到乡村治理的每一项工作都当成锻炼机会,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脚踏实地探索如何做好群众工作,让抽象的理论知识有案例佐证和实践支撑,在不断填补理论“空白”的基础上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过程中实现农村党员与父老乡亲的双向“热循环”,让农村党员在参与中感受成就,在实干中见证变化,用“汗水指数”换来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发布人:小楚要上稿 发布时间:2025-3-3 09:27 收藏 阅读人次:63508

初审:钱莱 编辑:宜倍 责编:亦风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