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没有标准答案,只有无限可能……”人生每天都发生着新变化,也上演着新故事。过去我还背着书包穿梭于教室、宿舍、图书馆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转眼已经轻车熟路,走在了一条条通往乡村的道路上。从初入基层的不太适应,到慢慢扎根收获认同、鼓舞,扎根基层这些年,我在基层山海寻得了一份“人生答案”,这份答案回答了关于理想、关于热爱、关于情怀的心之所向,让我真正在这片滚烫的土地上留下了青春印记。
“心”在田间地头上扎根,经风见雨、追光向上,寻得“宝剑锋从磨砺出”的成长答案。“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在父母的眼中,我是有些许“叛逆”的,还记得高考填报志愿,他们希望我留在身边,我执拗地填了远方的大学,心想“志在四方,不出去看看怎知天地之大”。后来,站在毕业的“十字路口”,他们叫我去大城市谋份好差事,安安稳稳过一生,我又听从内心召唤坚定奔赴了基层。遇到诸多困难,我也总是暗暗为自己打气,因为选择无悔,我从未有一刻动摇。眼见美好风景,是暮色下袅袅的炊烟、是秋意里遍地的金黄、是文人墨客笔下最美的远方;身挑责任重担,是关乎群众切身感受的大事小事、是事关全局发展的一枝一叶。亲身感受自身变化,渐渐褪去青涩懵懂、慢慢丰盈的内心世界……我知道,基层不仅是奋斗的舞台、更是人生的旷野,我在往深处扎根的过程中,寻到了“宝剑锋从磨砺出”的成长答案。
“情”在围炉夜话间升温,同频共鸣、心手相牵,寻得“但愿苍生俱饱暖”的初心答案。“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初到基层,我们总会经历“适应期”和“转变期”,从第一次入户拜访听不懂方言的尴尬,到后来“围炉夜话”能够掺着方言说着笑话的松弛;从第一次前置“办公桌”送服务上门的冷清,到后来大家敞开心扉共话感受和烦恼的坦诚……每一次奔赴都有一股力量,感染着彼此,也凝聚着彼此。我在基层最常说的话就是“有什么烦恼说出来,大家都一起想想办法”“遇到事儿别怕,随时找我都在线”“有不足的您指出来,把问题说开就好解决了”……一句句掏心窝子的话,让群众看到了我的真诚,也感受到了我的决心。慢慢地,批评与抱怨越来越少,认可与鼓舞越来越多,我们的心贴得更近了,情更浓了,精神共鸣也更深了,我也在这片沁润着感情的沃野里,寻找到了“但愿苍生俱饱暖”的初心答案。
“力”在奋斗征途中迸发,壮志凌云、勇往直前,寻得“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幸福答案。“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为民之心既要体现在坚定不移的选择里、枝叶关情的暖心话语里,更要诠释在追梦不息的奋斗拼搏中、经得起检验的实干答卷里。只有群众看得见变化、摸得着实惠、感受得到幸福,那我们的付出才算值得、才算有价值。基层事务虽千头万绪,但总的说来“只要是人民群众欢迎、咧嘴笑的事,再难也要干到底”。从收集民心民意建起第一个议事长廊、第一处文化场所,到弘扬美好村风举办“文化惠民”“民俗村晚”等活动,从引入专家学者、创业好手等资源开展技术培训课堂解决田间地头的“疑难杂症”,到不断为“土特产”升级包装、宣传物料进一步推动产品出圈……奋斗之路无尽头,每一次全力以赴都在守望梦圆时刻,只有一路追风、一路破浪,才能升温美好生活,真正寻得“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幸福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