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隙流年,恍如一瞬星霜换。”我以一名选调生身份来到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青石镇,走过晨雾缭绕的乡间道,看着错落有致的黛瓦白墙枕着碧水,蜿蜒的溪流在卵石间呢喃,恍若时光在青苔斑驳的石阶上打了个柔软的褶皱。在古巷深处,千锤百炼的青石泛着幽光,石匠的凿痕与岁月相融,每一道纹路都流淌着匠人指尖的温度,在一步一履、一颦一笑间,这里的一山一水见证着我的青春与成长,让我受益匪浅、获得成长。
小事不“小视”。“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作为一名选调生,我自认为是在学校里表现优秀的佼佼者,但初入青山,面对错综复杂的村情民意,我往往表现为“愣住”,不知如何是好。因此,为了尽快适应工作,我执着于“学”,主要是学好“两本书”。第一本书是“有字之书”,发扬“挤”的精神,深凿“理论深井”,利用空闲时间学习新思想、新理念、新论述,从书中寻觅“黄金屋”“颜如玉”,并与青山镇工作有机结合,做到边学边悟、边学边思,面对一件件小事,绝不“小视”,主动寻找抓党建、强治理、优服务的“金钥匙”。另一本书是“无字之书”,主动“拜师学艺”,甘当一名虚怀若谷的“小学生”,主动向同事学习,向领导学习,学习工作思维、工作方法、工作态度,在一次次勤学好问、一件件小事磨炼中积跬步、沾村泥、知村情,夯实求学成才之基,让我学会了与基层打交道,为群众办实事。
急事不“急躁”。“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选调生下基层,从“校门”跨入“乡门”,就是要祛除“学生气”,淬炼“实干劲”,面对“千头万绪”的事情,养成“不急躁”的心态,以“接地气”的方式办好、办实。因此,我努力练就“铁脚板”,挺起“硬脊梁”,磨炼“真本事”,主动跳出“舒适圈”,时时刻刻、事事处处以“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不容不等”的紧迫感、“紧抓不放”的使命感,到矛盾纠纷突出一线、乡村振兴急难一线、基层治理繁杂一线当好“急先锋”,不惧风雨和挑战,恒守进取意志。在工作中,我主要把握好“立”与“破”的关系、“稳”与“进”的关系,做到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切实于“干”字上显本领,于“实”字上见真招,做成了一件件“看似遥不可及”的难事、急事,也让我在不断地淬炼过程中心智更加成熟、心灵更加纯粹。
难事不“畏难”。“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基。”从“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大胸襟,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细腻关怀,背后映照的是心系群众的浓浓情谊。作为一名基层选调生,面对青石镇的数万人民不同的问题、需求,我始终不“畏难”,保持“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真心、实心,以“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着力点,想民之所想、忧民之所忧、急民之所急,围绕人民群众最为关切、最为迫切、最为实际的需求深耕奋斗,在人民群众期盼的就业问题、养老问题、上学问题、就医问题等方面下足真功夫、硬功夫,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民之忧虑,我心挂念;民之期望,我行必践”不是一句空话、套话、假话,切实成为群众利益的“守护者”、群众福祉的“捍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