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选调札记:我在阚疃“看”民生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阚疃镇选调生 徐国强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2024年8月,我怀青衿之志奔赴阚疃这片热土,“村书记助理”一职将我的视角由云端俯瞰转为田间平视——看零散田埂连成万亩沃野的实景、看柏油大路通到乡亲院落的改变、看基层党组织引领乡村发展的实践……这一程“看”的修行,让我明白:民生改善并非纸上宏图,而是基层干部用脚板丈量出的阡陌经纬,是干群同心编织的锦绣文章。

“看”土地改革,“碎片化”变“规模化”,“铁脚板”彰显攻坚魄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阚疃镇为建设现代化农业,大力推行土地流转,力图整合“巴掌田”“皮带田”,改变“零敲碎打”的高成本耕作模式。在这个过程中,最开始村民们充满怀疑与不满:“离了地,庄稼人还叫庄稼人吗?”经过镇党委工作专班连续21天驻守田间,跑烂了几双鞋和村民细算“经济账”,最后村民们从“耕者”变为“股东”,不流汗也能轻松拿分红,脸上满是笑颜……在这场攻坚战中,我看到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展现出三种核心品质:在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前保持战略定力,在群众质疑声中坚持专业研判,在改革阵痛期敢于担当作为。这一程经历,让我意识到: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在落实改革过程中,要深入学习“三同工作法”——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讲政策,同下一块田地察实情,同算一本经济账谋出路;要放下“为官”身段,练就一双“铁脚板”,用脚步丈量土地改革的每个痛点,以扎实行动破解改革难题。

“看”民生服务,“行路难”到“心路通”,“热心肠”诠释鱼水情深。“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的根本执政理念。”总书记的话语在阚疃镇的大会上经常被提出。入职以来,我不仅听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号召,更看到乡镇道路不断拓宽、延伸,镇卫生院各科室陆续开通远程问诊系统,“青年之家”“乡村振兴大舞台”不断丰富村民精神生活……这些民生服务的背后,彰显了广大基层干部“把群众小事当大事”的服务理念与“民呼我应”的使命担当。在基层担任“村书记助理”,我看到了民生服务的三张清单:收集群众需求的“问题清单”,制定解决路径的“措施清单”,跟踪服务成效的“反馈清单”。这一程经历,让我意识到: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在推进民生服务的过程中,要成为衡量民情民意的“温度计”,深入群众、倾听民声,用真心感知冷暖,让群众的需求成为工作的第一信号;要成为破解民生难题的“金钥匙”,以问题为导向,创新思路、精准施策,用实干打通堵点,用智慧化解难题,让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

“看”党建引领,“散兵勇”变“群英汇”,“主心骨”凝聚奋进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在阚疃镇驻村,我看到:在各村党群服务中心,墙上的“党员积分榜”记录着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返乡创业党员组建肉牛养殖合作社,把课堂搬到牛棚传授防疫技术;退休党员干部成立“银发调解队”,用乡音土话化解邻里纠纷……这些“星火力量”的汇聚,源自镇党委创新的“党建+”工程:通过设立产业发展、矛盾调解、文化传承等特色党小组,让每个党员都能找到服务群众的坐标。这一程经历,让我意识到: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应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发展的思想理念,将党建引领与民生需求紧密结合,通过机制创新与政策引领,搭建党员与群众的“连心桥”,推动资源下沉、服务前移,切实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要注重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激发基层党员的创造力与凝聚力,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共建共享格局,为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发布人:Dawn 发布时间:2025-3-10 09:13 收藏 阅读人次:5531

初审:雨霖林 编辑:亦风 责编:文小汇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