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心得

在“大目标”与“小日子”中体味殷殷为民情

山东省聊城市冠县店子镇人民政府 路普玉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三次“下团组”,与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亲切交流、共商国是,一言一语中既满载对“大目标”的长远规划,也饱含对“小日子”的热切关注,充分彰显了总书记“江山万里,人民至上”的人民情怀。广大青年干部当深入思考、深刻领悟,在“大目标”与“小日子”中体味殷殷为民情,用实际行动回应人民期盼,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懈奋斗。

锚定“人民至上”的“大目标”,过好“柴米油盐”的“小日子”。天地之大,黎元为先。人民的安危冷暖,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时时放心不下”的牵挂。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在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和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多办实事,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可及性上再上水平。他同时强调,特别是要抓好就业这个最基本的民生。“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对于青年干部来说,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要始终牢记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对群众小事不“小视”、件件当成“心上事”。一方面,要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通过“四下基层”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让“民生清单”了然于心。另一方面,要争当为民排忧解难的行动派、实干家,将群众“急难愁盼”抓在手上、扛在肩上、落在行动上,以实绩实效增进人民福祉,真正做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锚定“百年树人”的“大目标”,过好“书声琅琅”的“小日子”。“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希望,一头连着国家民族的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心教育、重视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他在赴地方考察时,多次走进学校看望师生,并就教育事业发展作出系列重要指示。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根本在于深化教育综合改革。青年干部要牢记嘱托、不辱使命,一方面要当好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调度员”,通过开展“送教下乡”、城乡学校“结对帮扶”等活动共享优质师资,同时在教育经费投入、硬件设施建设上科学分配,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另一方面,要积极推动教育理念革新,积极探索素质教育新路径,通过“多元课堂”助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合格接班人。

锚定“群众满意”的“大目标”,过好“家长里短”的“小日子”。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要开展规划执行全过程专业化评估,评出发展质量、评出建设效益、评出体系作战能力。“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对于青年干部来说,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一方面,要主动推进政务公开,积极搭建多元公开平台,通过政府官网、公开栏、公众号、短视频等平台及时全面地公开政策内容、项目进展、资金流向等关键信息,让权力运行的每一个环节都暴露在阳光之下。另一方面,要畅通民意沟通“连心桥”,通过设立专门的监督热线、意见箱以及线上反馈渠道,以及定期开展民意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广泛听取群众对工作作风、工作业绩、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和工作质量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并虚心接受、认真研究、及时整改,力求群众满意。

发布人:一片丹心 发布时间:2025-3-11 14:57 收藏 阅读人次:5772

初审:王嗣音 编辑:亦风 责编:文小汇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