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何家乡,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水墨画卷,既有黄冈山巍峨壮丽,千年古刹钟声悠远,双狮问佛奇石浑然天成;又有常山江碧波荡漾,四道古堰串起千亩竹海与渔火人家,白鹭栖息的月亮湾畔,长风渔庄的炊烟与晚霞共舞。作为一名年轻干部,与“何家”的成功邂逅,激起我探索的欲望,给予我扎根的希望,在这片仅有54平方公里的地方,我牢牢守住“赤子心”,不断强信念、挑重担、挺脊梁,以实际行动和为民情怀守护“何家情”。
把“人民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涵养“归零心”笃定“忠诚志”。治国必先治党,党兴才能国强。作为何家乡的基层干部,我认为必须始终坚持走好群众路线,淬炼为人民的本领,涵养“归零心”,降低姿态、放下身段,主动在大有可为的何家乡保持“挑起摸高”的拼劲、“中流击楫”的韧劲、“踏石留印”的实劲,坚持不懈用新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要修好人民至上必修课,常学常新、常悟常得,努力在大有可为的新时代大有作为。时常将党章党规作为“案头卷”“枕边书”,以“一日不学一日空”的紧迫感、“废寝忘食、凿壁借光”的危机感,原原本本、原汁原味、逐字逐句学,推动为民办实事“融入日常”。要深刻学懂党的纪律规矩,时刻警醒自己哪些能干、哪些不能干,让“红线”远离脚下,让“戒尺”高居心中,在日日学、日日新、苟日新中,不断提升党员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把“人民笑声”作为“第一考虑”,练就“铁肩膀”挑起“硬担子”。“事情办得好不好,人民群众说了算。”只有人民群众脸颊“笑起来”,才是对基层干部的认可。我深刻认识到,在阔步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会面临着数不清的诱惑,稍不留神就可能误入歧途,导致一步错、步步错。因此,在工作中我保持“内惟省以操端兮”的“实劲”,切实将条文规范转化为行为准则,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绷紧守纪弦,始终坚持把“人民笑声”作为第一考虑,做到心明眼亮,在生活上营造风清气正的朋友圈,面对“顽疾”,不讳疾忌医、不文过饰非,而是敢于刀刃向内,主动“挥鞭子”“动刀子”,面对小问题及时纠正,说改就改、立行立改,确保在慎始慎终、慎独慎微中保持廉洁为民。
把“人民掌声”作为“第一标准”,踏上“机耕道”解决“牢骚事”。“民之所望,政之所向。”事业要实现新的伟大突破,必须紧紧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以新时代新要求为准绳,时刻牢记权力来自人民,发扬“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优良传统,主动甩开膀、撸起袖、弯下腰、迈开步,到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民生保障一线,了解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知晓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处处铭记于心”的使命感,“事事加快落实”的危机感,坚持把“人民掌声”作为“第一标准”,将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难心事、揪心事解决好。对于一时半会儿难以解决的问题,既要做好解释工作,获得人民群众的理解,更要想方设法协调资源力量,链接社会资本,加快打通急难愁盼的“中梗阻”,努力将“愿景图”转化为“施工图”,呈现为“实景图”,稳稳托起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