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近日,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文件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为抓手,为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根本遵循,既照应当下,亦照亮未来。作为党员干部,应积极乘中央一号文件的强劲“东风”,在山乡沃土播种希望、辛勤耕耘,竭力“培育”出一朵朵“振兴之花”。
产业发展绽放“富民花”,以“勤勉无懈怠,创新有担当”的实干精神激活“三农”工作“源动力”。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近年来,各地区因地制宜,通过培育特色产业,形成了“一业兴”带动“百业旺”的良好态势。但也要看到,目前乡村产业发展仍然面临着模式同质化、资源要素不足和链条不完善等问题,据此,中央一号文件作出了详细部署,指出以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拓宽农户增收渠道等举措着力壮大县域富民产业。作为基层党员干部,应不断提高履职能力,并立足当地实际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努力写好“土字号”“农字号”文章。具体而言,一方面,要保持历史耐心,深挖优势资源。注重因势利导,坚持发展乡村特色文农旅产业,让绿水青山、冰天雪地都能创造出“金山银山”的幸福;另一方面,要增强历史主动,创新发展模式。通过政企农协同,提高农村综合承载能力,并延伸产业链条,提供更多创业平台和就业机会,以更高质量的产业发展赋能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农村增效。
乡村建设绽放“惠民花”,以“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的赤子情怀提升“三农”工作“暖心度”。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群众对乡村建设的要求逐渐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据此,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作为党员干部,应切实把所学所获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能,想群众之所想,行群众之所盼,将基层建设的“痛点”作为发展改革的“靶点”。具体而言,一是要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一体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修复等举措,确保守护好发展好每一寸土地。二是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建设“四好农村路”、融合农村客货邮服务、推进饮水工程项目,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舌尖安全。三是要提升乡村公共服务水平。通过加强对农村教育、医疗、养老和住房等公共服务建设,不断织密老百姓家门口的民生“保障网”。四是要强化乡村生态环境治理。采取“厕所革命”、流域综合治理、优化生活垃圾收集收运、秸秆还田利用等一系列行动,让群众既看得见山水,也感受到舒适。
基层治理绽放“利民花”,以“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的坚定信念扩展“三农”工作“辐射面”。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对此,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着力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新征程上,基层治理离不开以党建为引领,凝聚法治、德治、自治、智治的力量,在农村广阔天地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具体而言,一是要建强支部战斗堡垒。通过加强教育培养、选拔任用、监督管理,锻造堪当重任的干部队伍,以健全的组织体系赋能乡村高质量发展。二是要筑牢基层法律基石。以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培训“法律明白人”、开展普法宣讲等方法提升群众法律素养,形成知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社会氛围。三是要切实增强德治建设。借助举办文化艺术节、健全“文明积分”体系、建设文化礼堂等措施,让文明乡风成为大家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四是要激发群众主人翁精神。通过参与制定村规民约、开展民主议事会等方式,让群众体验到为集体贡献力量的参与感和成就感,助力基层治理焕发长久活力。五是要学习运用科技赋能。将“数字基因”注入乡村治理,依托数字乡村建设,助推基层减负增效,以“五治融合”绘就乡村振兴最大“同心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