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心得

破解“数字密码”助推乡村振兴加“数”前行

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委宣传部 牟星虹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乡村全面振兴,离不开数字化建设。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的《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明确指出,要加快数字乡村建设。数字乡村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发展方向,当前,数字乡村建设存在信息鸿沟、人才短缺、产业链不充分等突出问题,摆脱数字化建设困境迫在眉睫,需破解“数字密码”弥合城乡“数字信息鸿沟”、解决“数字人才难题”、构建“数字产业全链”,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加“数”前行,为现代化乡村建设提供坚实“数字保障”。

织密数字化基建“神经网”,破解城乡信息“沟通密码”,铺就乡村全面振兴“快车道”。当前,农村地区环境复杂,网络基础设施覆盖不全等问题突出,“城乡信息鸿沟”拉大城乡发展差距,制约着智慧农业等数字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摸清数字基建底数。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监测体系,运用遥感测绘锁定基站分布盲区,收集网络基础设施薄弱点;通过入户访谈量化村民数字使用需求,形成“一村一图”的动态数据库,应统尽统、定期更新。织密数字基建分布网。推进5G基站入村、千兆光纤到户等新型基建工程,加大农村“信号弱覆盖区”网络基础建设,缝合数字乡村基建“神经网络漏洞”。构建数字基建“信息共享”体制机制。绘制县域“数字基建热点图”,精准识别“网络服务空白村”,实现城乡信息共享;开发数字孪生应用场景,以“图库数据”资源为决策依据,实现物流网点精准投放、电商直播精准布局。完善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加速破解城乡信息“沟通密码”,为数字化乡村建设打造数字化人才“生力军”、激活数字化应用“百宝箱”提供坚实基础,让乡村全面振兴驶上数字“快车道”。

培育数字化发展“领航者”,破解人才建设“政策密码”,打造乡村全面振兴“生力军”。农村数字人才是数字乡村建设的“第一资源”。当前,“老龄化+信息化”矛盾制约着智慧农业、农村电商等新业态发展,数字人才十分短缺,严重影响乡村发展。构建数字人才体制机制。做好数字人才“引育留”工作,探索引才“新政策”,实行育才“新方式”,实施留才“新举措”,多层次、全方位实现政策引人、环境育人、岗位留人。实施“数字归巢计划”。招录熟悉“三农”的数字人才,建立“数字村长”岗位,引领发展“智慧乡村+”工作;开展“数字联谊会”,利用“云平台”定期举办“数字发展讨论会”,吸引城市青年成为乡村发展“数字参与者”。实施“数字乡民培育工程”。依托高校、科研机构等平台开设“智慧农业”“农村电商”培训班,推行“田间课堂+云端学院”教学模式,打造“数字导师+数字青年”师带徒模式,鼓励数字人才在“互联网+乡村建设”方面大显身手;构建“数字乡村工匠”认证体系,培育一批“田秀才”“村播掌柜”“数字郎中”等乡村发展“领航员”。建立“县管乡用”数字人才库。编制数字人才目录,根据人才特长检索技术需求;创办“乡村人才驿站”,提供直播带货、冷链物流等硬件资源;创新“数字合伙人”机制,推行数字建设“技术入股”和“项目分红制”模式,共享产业增值收益。只有播撒“数字人才种子”到田间地头,才能实现乡民从“数据旁观者”变为“价值创造者”,为乡村全面振兴持续注入“数字生力军”。

激活数字化应用“百宝箱”,破解产业发展“程序密码”,跑出乡村全面振兴“’度”。目前,政务服务数字化普及率不高,农业发展仍依赖传统经验,存在产品质量不稳定、销售渠道狭窄等问题。加快乡村数字化政务服务。构建“智慧乡村+”等互联网平台服务体系,推动政务服务数字化全面改造,实现政务服务向村社延伸。建立数字农业全产业链体制机制。推动“数字+农业”深度融合,绘制“数字墒情图”,勾勒万亩良田“绿色经纬度”;巧用新型“数字农具”,实现农业生产自动监测、精准控制和智能决策,共同构成农业生产“数字孪生体”。借助“云端印记”守护“舌尖安全”,加工农产品嵌进“数字印章”,传感器实时监测环境“温湿度”,云计算平台动态调整产品质量,汇聚实时数据,实现农产品加工从“经验判断”转向“数据确权”。用心打造产品销售“云货架”,通过电商直连模式把“小作坊”变成“云工厂”,利用“AI算法”精准摸清潜在客户,突破销售盲区,实现销售端从“坐商等客”变成“数据引客”。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借助“互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实现“生产——加工——销售”全过程信息可追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从“看天吃饭”到“数据种地”,数字技术正重塑乡村发展产业全链,为乡村快速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数字动能”,跑出乡村全面振兴“加‘数’度”。

发布人:青小宣 发布时间:2025-3-17 16:34 收藏 阅读人次:2871

初审:雨霖林 编辑:亦风 责编:文小汇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