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一望无垠沃野长,千里翠绿映斜阳。”乡村前景无限,沃野万里孕育希望,无边绿意勾勒美好。广大党员干部当用心聆听“大地回响”,继续深耕、播撒希望,真正让美好梦想在乡村蓬勃“生长”,奋力托举“芝麻开花节节高”的火红日子,装满乡村振兴的“收获箩筐”。
兴特色产业,聆听“平川沃野望不尽”的丰收回响,让勤勉耕耘引领希望“拔节生长”。“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我国作为农业大国,粮食生产喜获丰收、瓜果蔬菜香气四溢,既是美好生活最基础的底色和支撑,更是广大农民心头的期盼与朴实的心愿。走进乡村,从一望无际的蔬菜长廊到游客如织的油菜花地、樱花路,从乡村市集上此起彼伏的叫卖声到田间地头机器响动的轰鸣……这里充满着生机,也交织着希望,每一次挥汗如雨都期待着丰收。广大党员干部当用心助燃产业发展,既要落地惠农政策,进一步激发大家的种地热情,通过解决种子、机械、设备等现实难题,为每一次丰收“保驾护航”,同时也要注入数字活水,在产品包装、宣传、精加工上再发力,把“土特产”变成消费市场的“香饽饽”,让大家在“宜农则农、宜渔则渔”中找到因地制宜的发展之路,真正聆听“平川沃野望不尽”的丰收回响。
寻致富良方,聆听“满眼生机转化钧”的机遇回响,让创新活水润泽事业“蓬勃生长”。“思则变,变则通,通则达。”在这个变化加速、发展加速的时代里,若是一味走按部就班的老路,难以捕捉到新的机遇,也难以造就“百花齐放春满园”的生机活力景象。近年来,不少乡村也登上时代舞台,打造出一张张闪亮的名片,从结合亲子采摘、深度研学而拓展农村体验,到开发一条条颇具特色的户外徒步观光路线,从融合手工艺制作、非遗展览为一体的农村创作空间,到依托民俗节气、民间活动而烘热的气氛……这些新思路、新办法、新探索,为乡村带来了无限可能,激活了经济发展一池春水。广大党员干部当寻“致富良方”,善于创新、出新,无论是让乡村美景破圈,还是让民俗活动出彩,学会传统路径与创新探索“两条腿”走路,方能真正聆听“满眼生机转化钧”的机遇回响。
展美好画卷,聆听“丰年留客足鸡豚”的幸福回响,让暖心付出托举期待“向阳生长”。“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兴的是产业、兴的是生活、兴的是未来,兴的更是民心。只有始终聚焦广大群众这一不变的“主角”,倾听他们的需要、解决他们的难题、回应他们的期待,方能进一步凝心聚力,一起想办法把日子过得更好更舒心,一起往前走追求每一个“梦圆时刻”。广大党员干部当用心铺展“美好画卷”,就要大兴调研之风、用好“四下基层”工作方法,在力气往下沉、脚步向下迈中,把最一线的情况了解清楚,始终展现时时、处处、事事“放心不下”的牵挂和责任心,在矛盾纠纷化解、文明乡风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基层治理等领域发力,以真情实感、真招实措守护千家万户的暖心灯火,真正不断提升大家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聆听“丰年留客足鸡豚”的幸福回响,共同谱写乡村振兴美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