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心得

循迹“黔山贵水”:从三句箴言读懂民字重千钧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萧江镇人民政府 叶宗场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3月17日至18日,全国两会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贵州考察。从红色遵义到画廊乌江,从乌蒙深处到侗寨鼓楼,三个不同的历史节点,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踏访贵州村寨,用三句质朴话语,在黔山贵水间镌刻下“人民至上”的永恒坐标。广大党员干部当以这“三句嘱托”为镜,在循迹溯源中读懂“人民”二字的力重千钧,始终与人民风雨同舟、与人民心心相印,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升温。

以“党中央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笑还是哭”为尺,丈量政策制定的民生温度。2015年夏天,习近平总书记在花茂村王治强家的院坝里,与村民围坐木凳拉家常时指出:“党中央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笑还是哭。”总书记用最朴素的农民语言,道出了治国理政的深层逻辑。这柄“民心尺”,量的是政策含金量,照的是干部赤子心。当年的花茂村,曾是“荒茅田”,如今白墙青瓦的农家乐错落有致,村民年均收入从不足千元跃升至3万元,正是政策精准滴灌的生动注脚。“政策对我们的百姓好,才是真正的好。”这就需要广大党员干部树立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口碑的政绩观,深谙“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的治理哲学,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用好“四下基层”的工作方法,春听农耕之困、夏察防汛之急、秋收富民之策、冬问供暖之需,让民意成为政策制定的“源头活水”。要发扬钉钉子精神,对已制定的民生政策,一刻不停抓落实、一锤接着一锤敲,久久为功直至把利民惠民之事“敲牢敲实”,让人民的“心声”化为可触可及的“民生”,让百姓的“梦想”照进可观可感的“现实”。

以“实现小康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为令,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2021年春节前夕,化屋村脱贫后的火塘边,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实现小康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这既是对脱贫攻坚战的深情礼赞,更是对乡村振兴路的战略擘画。在苗岭深处的丹寨县,非遗传承人将蜡染技艺化作致富密码;在侗乡黎平“百草园”,药农们用林下经济书写“青山生金”的传奇,这些生动实践印证着:乡村振兴的根在人民,力在人民,源在人民。广大党员干部当深悟“人民是真正的英雄”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真谛,始终坚持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紧紧依靠人民,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首创精神,充分挖掘释放人民群众的无穷力量。要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依托乡村自然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乡村旅游等多元化产业,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要加强乡村绿化美化,建设生态公园、绿道等休闲设施,提升乡村生态景观,让村民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享受幸福生活;要深入挖掘乡村文化资源,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真正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

以“祝你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为诺,绘就共同富裕的壮美蓝图。2025年春日,在侗寨鼓楼的火塘旁,总书记与村民共话未来时深情祝愿:“祝你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这句话如暖阳普照,照亮了共同富裕的前行方向。当前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层出不穷的“灰犀牛”“黑天鹅”事件,能源矿产、智能芯片等行业领域的“卡脖子”难题,医疗、教育领域的资源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都是我们在共同富裕道路上亟需闯过的“娄山关”、啃下的“硬骨头”。伫立新的历史坐标,广大党员干部当有“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担当,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从容应对实现共同富裕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挑战,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不断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在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闯出一条新路来。要聚焦为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奋斗这一“国之大者”,把“家家户户都盼着孩子能有好的教育,老人能有好的养老服务,年轻人能有更多发展机会”的殷殷嘱托铭记于心、落实于行、显实于效,用心用情用力把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办成放心事、舒心事,让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广大人民现实生活中更加充分展示出来,让“日子越过越红火”的美好祝愿在9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绽放出最绚丽的时代之花。

发布人:12371网友07byvb 发布时间:2025-3-24 08:40 收藏 阅读人次:1864

初审:图南 编辑:亦风 责编:文小汇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