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基层故事

基层印记:穿梭“田埂阡陌”书写“民情日记”

国网山东兰陵县供电公司党建部主任 肖元飞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啪”的一声,灯亮了。不用回头就知道,身后一定是百姓开心的笑脸。我作为国网山东兰陵县供电公司的一名党员干部,在鲁南大地的苍松翠柏间用双手守护着居民的光明,用浸透汗水的制服书写着新时代电力人的担当。在这片红色热土上,穿梭“田埂阡陌”书写“民情日记”,用日常坚守织就服务民生的美丽画卷。

2024年7月5日 星期五

手提“小箱子”装着“大民情”

去年七月,山东省兰陵县下村乡蝉鸣声裹挟着热浪在蔬菜大棚间流淌。我与同事蹲在泥泞的田埂上,沾满黄泥的绝缘鞋深深陷进松软的土壤。打开那个印着国网标识的银色工具箱,几十件工具在烈日下泛着金属光泽。

“肖主任,您看这棚里的补光灯又跳闸了。”种植户老赵抹着额头的汗,身后是二十亩亟待补光的黄瓜苗。我的手指在空气开关上轻叩两下,贴着配电箱侧耳细听:“有蜂鸣声,漏电保护器过载了。”同事从工具箱第三层取出钳形电流表,红色表针在表盘上剧烈颤动。

工具箱被重新合上时,晚霞已经染红了成片的蔬菜大棚。老赵递来的茶水还没喝上两口,我掏出了笔记本:“这半年新增了五台温控设备,原有线路承载不了。明天我带施工队来改造变压器。”

夜色渐浓,我与同事坐在供电所的会议桌前,工具箱静静立在脚边。泛黄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着各村用电数据:上季度下村乡新增农业负荷1200千伏安,三相不平衡率达28%。

当老赵在焕然一新的智能温室里收获第一茬反季节黄瓜时,我的工具箱里多了份特别的“收藏”,那是一张皱巴巴的收据存根,记录着老赵家这个季度增收八万元的数字。

2025年1月27日 星期一

学习“好榜样”践行“优服务”

我的工装口袋里永远揣着本牛皮封面的笔记本,扉页贴着雷锋同志的头像剪报。去年深秋在车辋镇走访时,我在留守老人周大娘家发现电线接头缠着五颜六色的塑料布。

“这是孩子们去年用胶带粘的。”周大娘的话让我心头一紧,当即从工具包里掏出绝缘胶带重新包扎,在笔记本上重重画了三个感叹号。三天后,供电所的“金蜜蜂”服务队带着新线槽和漏电保护器再次登门。

这本被翻得卷边的日记本,几乎每页都藏着故事:王大爷家粉碎机需要三相电、灌溉机井要移表、煎饼作坊申请峰谷电价……这些用红蓝两色笔迹区分轻重缓急的记录,最终都变成了供电所“网格化服务”手册上的典型案例。

春节前夕,我在李大爷家摸黑修保险丝时,日记本里又添新内容。三天后,供电所试点推出“特殊客户用电档案”,为独居老人安装智能监测终端。现在只要电压异常,值班室的电脑就会自动弹窗报警。

2025年4月1日 星期二

聊起“减碳经”算好“节能账”

初春的兰陵县飘着细雨,我与同事举着计算器在村委会的黑板前演算:“装10千瓦光伏板,每天发电40度,卖给国家电网每度四毛八,一年就是七千块。”台下嗑瓜子的村民渐渐坐直了身子。

老支书磕了磕烟袋:“肖主任,这光伏板真不挡庄稼光?”“咱们搞农光互补,板子架高三米,底下照种生姜。”我点开手机相册,去年拍的现代农业光伏项目在屏幕上泛着蓝光。在笔记本上画出立体种植示意图,大棚顶部的光伏板像给土地撑起一把把遮阳伞。

当第一缕晨曦拂过尚岩镇光伏矩阵时,我正带着新入职的“徒弟”抄录电表数据。“肖老师,这个村月均发电量比预估多15%。”“徒弟”惊喜地发现。我笑着翻开“节能账本”,上面写着:全镇屋顶光伏年减排二氧化碳相当于种植3000棵白杨树。

在兰陵供电公司荣誉室里,一面面锦旗、一块块奖牌见证着属于国网党员干部的奋斗历程。但最珍贵的“奖杯”,是老百姓口口相传的“口碑”。从晨光熹微到暮色四合,从寒冬腊月到盛夏酷暑,用平凡的坚守诠释着“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初心。扎根基层的电力人,用一个个“小确幸”的温暖瞬间,点亮了鲁南大地上的万家灯火,也照亮了乡村振兴的前行之路。

发布人:12371网友rmcx1k 发布时间:2025-4-2 09:18 收藏 阅读人次:1061

初审:杨南方 编辑:文小汇 责编:李一画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