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贵州“村超”“村BA”“村T”“村马”“村歌”等村字号IP接二连三火爆出圈,背后蕴含着群众参与聚力、本土文化铸魂、产业发展添彩等深层逻辑。我们应解锁贵州“村字号”出圈密码,探寻乡村发展新思路与新方向,精准施力乡村振兴。
群众广泛参与,为“村”字号聚力。无论是球员就是村民、奖品皆是村货、锅碗瓢盆打击声便是助威的“村超”“村BA”,还是各民族盛装出席演绎生活场景的“村T”。“村”字号强大的生命力,源于这些活动扎根于乡村,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本地居民认真把生活过成诗、过成节、过成故事,并把人间烟火、民风民俗、田间故事搬到赛场、T台,以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乡土情怀吸引八方客来、沉浸其间,感受来自大地深处的记忆连接、精神脉动。各地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要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让群众成为主角,让群众成为主创,把乡土生活转化为最美丽的风景,为乡村带来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挖掘本土文化,为“村”字号铸魂。从“村超”的激情足球到“村BA”的热血篮球,从“村T”的时尚走秀到“村马”的奔腾赛场,再到“村歌”的悠扬传唱,贵州“村”字号的蓬勃发展,根源在其充分挖掘了乡村的民俗文化、传统技艺、特色美食等本土文化资源,展现出独特的民族风情、乡土之美。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是最吸引游客、流量最大的特殊资源。各地要苦读“本地历史”寻觅“文脉根骨”、深入“历史遗迹” 探寻“遗落故事”、 行走“村落之间”品悟“民俗风情”,在全面摸清“文化家底”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将历史文化、民风民俗等文化资源融入乡村发展,以文铸魂,源源不断地为乡村发展提供营养。
深耕产业发展,为“村”字号添彩。从“村超”以赛引流、全民参与带动榕江餐饮收入12.24亿元,到凯里依托“绣里淘”非遗集市推出“村T秀”活动,带动600多家商户参与,实现综合旅游收入3500万元,再到台江县围绕“做精一袋米、养好一条鱼、做香一锅酸汤、建强一个加工园、打响一个村BA直播带货品牌”思路打造多个区域公共品牌、建强了特色产业链……贵州各地结合实际,助推“农文体旅商”融合发展,为当地拓开一片致富新天地。各地可因地制宜,探索“文化引流、赛事引流、美食引流、产业造血”的路径,积极推动特色农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不断延伸巩固产业链条,切实将本土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让群众腰包越来越鼓、好日子越过越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