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心得

在行走中触摸历史 感悟信仰的力量

辽宁省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委组织部 邵诗谣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春风送暖,“五一”假期将至,正是踏青赏景、放松身心的好时节。有人期待奔赴山海、饱览自然风光,有人向往享受悠闲、静享惬意时光,也有人默默坚守岗位、守护万家安宁。而对党员干部来说,这更是一次沉淀自我、汲取精神力量的契机。不妨趁着这难得的假期,将出游与学习相结合,解锁红色教育“行走课堂”。在行走的过程中触摸历史脉络,在实景课堂里感悟信仰力量,让这场旅行成为自我提升、坚定初心的“加油站”。

聆听文物故事,触摸历史余温。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文物是最直观的见证者。“五一”假期,党员干部不妨走进承载厚重记忆的革命场馆,在陈列的实物史料中,聆听真实可感的奋斗故事,触摸永不褪色的历史温度,将“人民就是江山”的深刻内涵转化为行动自觉。在延安革命纪念馆,那架陈旧的纺车,诉说着边区军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艰苦奋斗岁月,彰显着党与人民同甘共苦的鱼水深情;西柏坡纪念馆里的作战地图,记录着党中央“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战略智慧,见证着“两个务必”思想的诞生,正是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中国革命才走向最终胜利;嘉兴南湖的红船,承载着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昭示着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初就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镌刻在旗帜上。广大党员当在触摸历史中思考“从哪里来、向何处去”,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人民至上的理念贯穿工作始终,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焕发新的伟力。

寻访英雄故里,对话不朽丰碑。五一踏春时节,党员干部可深入英雄故里,在历史现场体悟忠诚本色。河北乐亭李大钊故居陈列着1920年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油印机,见证“铁肩担道义”的建党先驱如何将生命献给真理追寻;江西弋阳方志敏纪念馆保存着狱中手稿《清贫》《可爱的中国》,字迹斑驳处彰显“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的铮铮誓言;四川宜宾赵一曼故居展出的抗战家书,字里行间饱含“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家国大义;吉林通化杨靖宇烈士陵园珍藏的棉袄碎片,记录着零下40度仍坚持抗敌的钢铁意志。这些实物实证揭示,忠诚不是抽象口号,而是面对绞刑架时的从容就义、身陷囹圄时的真理坚守、弹尽粮绝时的血战到底。新时代党员干部当在寻访中回望英雄来路,以革命先辈为镜,传承英雄精神,把绝对忠诚铸入灵魂,将“两个维护”转化为服务群众的实际行动,在民族复兴征程中续写忠诚篇章。

踏访革命旧址,重温岁月峥嵘。历史是无声的向导,旧址是凝固的史诗。党员干部不妨踏访承载革命记忆的历史旧址,在斑驳的砖墙与沧桑的巷道中,重温波澜壮阔的峥嵘岁月,解码共产党人的精神密码,将革命先辈的奋斗精神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井冈山八角楼的桐油灯下,毛泽东同志写下《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著作,记录了破解革命道路难题的思考轨迹;遵义会议会址的长条木桌上,1935年政治局扩大会议召开,彰显了党在危急关头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政治勇气;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前方指挥部旧址,陈列着毛泽东发给刘邓的紧急密电,展现了“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战略决心。“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精神密码,蕴藏在井冈山时期“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务实作风里,镌刻于遵义会议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实践中,熔铸在千里跃进大别山的使命担当中。新时代党员干部当以历史为密钥,将攻坚克难的斗争精神转化为破解改革发展难题的实际行动,让“敢为天下先”的红色基因在服务群众中绽放时代光芒。

发布人:努力写稿的谣一谣 发布时间:2025-4-28 09:14 收藏 阅读人次:1951

初审:雨霖林 编辑:文小汇 责编:李一画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