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经验案例

重庆江口: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强镇带村”

重庆市云阳县江口镇人民政府 王巨晖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在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浪潮中,重庆市云阳县江口镇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的要求,紧扣重庆市委《重庆市“小县大城”“强镇带村”试点工作方案》的工作部署,积极响应云阳县委大力发展镇域经济的号召,围绕“强镇带村”战略目标,以新质生产力为强劲引擎,驱动产业升级、治理创新、服务提质,奋力开创镇域发展新局面。

以新质生产力驱动产业升级,强产业带动农民增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江口镇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引入新技术、新模式、新要素,全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让“小特产”变身“大产业”,让产品“种得出”更要“销得掉”。一是坚持“支部建在产业链上”的工作理念,构建“党支部+科技特派员+产业基地”三级联动机制。在千亩智慧农业示范园里,无人机植保编队腾空而起,物联网传感器实时传回土壤墒情数据,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精准滴灌,让传统农业插上科技翅膀。通过“数字田管家”系统,实现从播种到收获全流程数字化管理,亩均产量跃升15%。二是推行“村集体+农户”联合生产模式,统一原料采购、生产标准和品牌包装,利用先进的加工技术,对本地特色农产品进行精深加工,开发休闲食品、调味品等多样化产品,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三是践行“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的理念,通过“线上+线下”双管齐下的方式带动销售。线上联合头部电商打造“云端市集”,培育本土直播团队,直播带货促销农产品。线下充分挖掘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资源,围绕国家级水库向阳水库,构建“春赏花、夏避暑、秋采果、冬民俗”的全季旅游体系;依托特色村落,建设一批精品民宿,让“土房子”变身“金窝窝”;举办各类乡村旅游节庆活动,如柑橘采摘节、民俗文化节等,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实现农文旅深度融合,带动农产品消费。

以新质生产力创新乡村治理,强治理带动乡村和美。江口镇把新质生产力作为解锁乡村和美密码的关键钥匙,创新治理方式,构建网格化、数字化、智能化治理体系,提升乡村治理效能。一是定制“线上方案”,形成任务闭环。为确保各项任务推进有力、落实有效,江口镇巧妙运用基层智治平台,为“强镇带村”中心任务、专项整治任务以及常态任务量身定制了线上运行方案。借助数字化“指挥棒”,任务推进实现了全程跟踪、闭环管理,让网格任务办结率始终保持在100%。二是打造“云端办理”,推动服务转型。依托县级统一政务服务平台,引导村民使用其移动端服务功能,如小程序、公众号服务窗口等,让群众通过手机即可办理行政审批、社保医保、民政救助等高频事项。同时,在镇便民服务中心及各村(社区)服务站点,配备专门的政务服务引导员,为不熟悉线上操作的群众提供一对一、手把手的指导。江口镇以“云端直通车”拓宽服务渠道,以“线下贴心伴”保障服务温度,实现了政务服务从“面对面”到“键对键”、从“群众跑腿”到“数据跑路”的华丽转身。三是布设“智慧天眼”,赋能精准治理。在集镇商圈、交通要道等关键节点布设“江枫瞭望”AI摄像头,通过行为识别算法精准捕捉异常聚集、激烈争执等8类风险场景。创新建立“智能感知—系统研判—分级处置”三级响应机制,2025年以来成功预警化解苗头性矛盾34起,重点场所治安案件同比下降62%。260个智能摄像头如同24小时在岗的“电子哨兵”,织就全域覆盖的平安守护网。

以新质生产力优化公共服务,强服务带动民生改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注重关心生活困难群众,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江口镇以新质生产力为依托,推动教育、医疗、就业等公共服务提质增效,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让民生福祉如阳光般温暖每一个人。一是推进智教赋能。加大教育信息化投入,打造智慧校园,升级基础设施,配齐多媒体教学设备与在线教育平台,让优质教育资源突破地域限制,实现广泛共享。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深度分析学生学习数据,为学生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满足多元学习需求。同时,强化教师信息化培训,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二是打造智慧医疗。完善医疗卫生信息化体系,搭建远程会诊“云桥梁”,打破地域壁垒,让上级医院专家“云”聚基层,实时会诊解难题;借助大数据剖析居民健康档案,为群众定制个性化健康“护航方案”,精准守护健康;优化就医全流程,开通网上预约、缴费、查报告“一站式”服务,缩短排队时长,提升就医效率;强化基层医疗根基,提升基层服务水平,让优质医疗资源“扎根”群众家门口,为百姓健康筑牢坚实防线。三是提供就业服务。构建智慧就业服务矩阵,动态归集企业岗位信息,建立劳动力资源数据库。运用AI算法分析就业市场需求和劳动力供给情况,为求职者提供精准的岗位推荐和职业指导。开设“乡村课堂”“云端讲堂”,邀请农业专家、技术能手授课,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创新“就业红娘”跟踪服务机制,为困难群体提供“送岗上门”服务。

发布人:12371网友ucs16w 发布时间:2025-4-29 10:25 收藏 阅读人次:2799

初审:吴晓 编辑:亦风 责编:文小汇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