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先锋印记·难忘瞬间

云南屏边:“三林”作笔绘绿富共赢好丰景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边苗族自治县白云乡人民政府 黄珏霏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青山披锦绣,林海生金银。近年来,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边苗族自治县白云乡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立足26万亩林业资源优势,通过“林上育精品、林中延链条、林下挖潜能”三向发力,探索出绿富同兴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林上生“金果”,打造富民甜蜜产业

乡党委统筹规划山地资源,探索出一条“党建+果林”的经济生态效益双赢路。通过党建引领、盘活资产、引企进乡、送岗上门一套组合拳,2014年杉树村下木都底党支部与企业建立长效协作机制,累计投资1350万元,建成猕猴桃示范种植基地600余亩,培育出大围山红阳猕猴桃、喜猴王红心猕猴桃2个特色品牌,带动周边群众发展猕猴桃产业200余亩。通过猕猴桃基地,每年为周边群众提供务工岗位2000余人次,年度务工支出80万元以上,让群众在家门口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除此之外,通过发挥“土专家”“田秀才”作用,在全乡带动群众种植柑橘、枇杷等17个水果品种共7000余亩,实现产值近3000万元。

2025-4-30 09:25 上传
下载附件 (1.91 MB)
下木都底猕猴桃基地

2025-4-30 10:11 上传
下载附件 (747.75 KB)

2025-4-30 09:25 上传
下载附件 (633.54 KB)
猕猴桃

林中聚“绿材”,延伸林业加工链条

棕榈树在白云乡种植历史悠久,2016年到2019年,乡党委筹资80余万元,为林农无偿发放棕榈苗330余万株,助推形成5万余亩棕榈林资源。为提高棕榈产业的组织化程度,乡党委引导太平村成立了棕榈产业专业合作社,引进棕榈加工企业1个,建成棕榈加工厂1个,探索“党组织+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吸引更多农户参与种植,并按稍高于市场价收购棕榈进行加工出售。目前,棕榈每亩收益在4500元左右,通过加工厂,每吨产值可提高600元至1000元左右。同时,依托6万亩杉木速生林,建设标准化木材集散中心,引入1家规上企业发展建筑模板、集成材等初级加工,年销售原材料1.7万立方米,年产值达730万元。

2025-4-30 10:14 上传
下载附件 (6.16 MB)

2025-4-30 09:26 上传
下载附件 (1.84 MB)

2025-4-30 09:26 上传
下载附件 (493.41 KB)

林下掘“宝藏”,培育特色生态农业

有效整合林下资源,建立林荷、林药、林菌多元种植体系。自2019年来,乡党委共投入资金100余万元发展壮大阳荷产业,引入优良阳荷品种,打通销售渠道,“资”“技”“企”三管齐下,发展种植户500余户,种植规模达8000余亩,实现产值1600万元以上。

2025-4-30 09:27 上传
下载附件 (2.63 MB)

2025-4-30 10:10 上传
下载附件 (1.58 MB)

2025-4-30 09:26 上传
下载附件 (5.77 MB)

同时,建立林药复合种植区,通过“党组织+村集体+乡土人才+农户”的模式打造白云乡林下中草药育苗示范基地,培育驯化8种中草药共计80余万株,总收入达15万元。基地辐射带动全乡种植三叉白芨、板蓝根、黄精等中草药1000余亩,吸引社会资本、乡土人才累计投资500万元。

2025-4-30 10:08 上传
下载附件 (3.75 MB)

2025-4-30 09:28 上传
下载附件 (1.54 MB)

2025-4-30 09:28 上传
下载附件 (1.76 MB)

2025年创新发展“菌林共生”模式,建立2.5亩竹荪实验示范种植基地,预计亩产可达500公斤,总产值有望突破10万元,持续拓宽白云乡林下产业发展新路径。

发布人:12371网友6zle3w 发布时间:2025-4-30 09:23 收藏 阅读人次:4225

初审:雨霖林 编辑:李一画 责编:亦风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