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选调笔记:我的驻村关键词

安徽省天长市石梁镇石街社区党总支书记助理 戴妍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落叶的位置,谱出一首诗,时间在消逝,我们的故事开始。”耳边又响起这首熟悉的歌,我也即将结束两年的驻村生活。从初来乍到的生疏,到如今的熟稔,我的驻村生活关键词可以总结为:融入、破题、笃行、致远。

融入:从陌生感到归属感。两年前,刚来到这个陌生小城的我最先体会到的不是“水土不服”,而是方言的壁垒。周围人抑扬顿挫的乡音对我来说却像是自动加了密,将我与这份热闹隔绝起来。于是,宿舍院子里的“猫朋狗友”组成了我最初的社交圈,陪我度过了下班后的时光。转机始于一场热闹的“送戏下乡”活动,热闹的扬剧唱腔中,我作为社区工作者参与组织协调,无意间和楼下邻居崔大爷攀谈起来。活动结束后,他操着天普话(天长版普通话)热情地邀请我去他家喝茶,从此,我多了一个“忘年交”,在崔大爷家的饭桌上、闲聊中,他和他热情的家人成了我学习方言的“活字典”和融入本地生活的“引路人”。那些曾经晦涩难懂的乡音,渐渐变得亲切可辨,一种久违的“归属感”开始在心底悄然滋生。

破题:从压力感到价值感。我所驻村的社区,底蕴深厚,背靠中国名曲《茉莉花》的改编者何仿的纪念馆和乡村振兴馆,同时也是省级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这也意味着展馆接待和迎检的任务繁重。起初,面对各级领导和考察团,站在展馆进行解说的我,内心充满忐忑。但正是这份压力,逼迫我沉下心来,去系统地了解、学习本地民俗文化、革命历史和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从此之后的每一次解说,都让我对这片土地的文化基因和发展脉络理解得更深刻,这份积累,成为了我后续工作的坚实基础。2024年初,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开展,我借着信息采集的机会走村入户,努力用更朴实易懂的话向村民解读上级政策,再到后来的秸秆禁烧、防溺水等工作,每一次成功的宣讲,都是对自身的突破,也让我真切感受到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的意义。

笃行:从探索感到价值感。作为社区干部里唯一的“00后”,我深知熟悉网络工具是自己的优势,如何将这些优势服务于基层工作?看着社区广场晒暖、纳凉时“机”不离手的中老年人,我尝试紧跟“网络热点”,利用短视频记录和讲述社区故事。驻村第一年,我围绕重点工作,拍摄了一些宣传视频。在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工作开展期间,制作了有关于政策宣传的《“石敢当”大爷的周末vlog》、儿歌改编《信用侠》;在夜游经济集市活动节点,制作了沉浸式体验的文旅宣传短片《信用户100元玩转夜游经济集市挑战》;在春节前流动党员集中返乡时,拍摄了党员教育宣传片《春节不打烊》。这些视频在村民群、短视频平台传播,起到了意想不到的宣传效果。同时,我从《茉莉花》中提炼元素,结合政策宣传,构思了一些特色文创,帮助提升群众在村级事务中的参与度。

致远:从局促感到使命感。两年驻村时光转瞬即逝,回望来时路,从那个因方言而局促不安的异乡人,到如今能在各项工作中独当一面的社区一员,这份蜕变浸透着汗水,也融入着我所遇到的每一份温暖。这段宝贵的经历,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乡土中国的脉动,也坚定了我扎根基层、服务人民的信念。驻村生活即将画上句点,但我的基层故事却才刚刚开始。我将带着在这里的收获,继续在服务群众的道路上笃行。

发布人:戴妍 发布时间:2025-5-29 15:35 收藏 阅读人次:1501

初审:图南 编辑:李一画 责编:亦风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