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5日是第54个世界环境日,也是我国第11个环境日,主题是“美丽中国我先行”,旨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展示全国各地推进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的实践成果并倡议社会公众积极行动,投身美丽中国建设。蓝天白云、鸟语花香,美好的生态环境总是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更与经济社会持续向好发展密不可分,让我们带着尊崇心、敬畏心、发展心,真正擦亮生态“颜值”、放大生态“价值”,绘就美丽中国新画卷。
风吹麦成浪,鸟鸣夏始忙。走进中国大美河山,仲夏的暖风烘热了麦子的清香、山寺的晚钟伴随着虫鸣的节奏,生机勃勃、交映成趣,我们欣赏着一幅幅绝美的生态画卷。然而这份美好并非“天生”,而是凝聚着一代代人的辛勤和汗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守住发展和保护生态这两条底线的同时,我们不仅撕掉了“绝对贫困”的标签,也在巍巍青山、潺潺清泉中擦亮了“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幸福底色,用实际行动回应着广大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期待与向往。这足以透视保护生态、保护自然的重要意义,也足以驱动我们在这条道路上坚定前行、步履不停。
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不可缺少尊崇心和敬畏心。过去,竭泽而渔、焚林而田等杀鸡取卵式开发的现实教训足够深刻,也时刻警醒、鞭策着世人,生态环境保护关系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存和生活,生态环境保护永远没有“局外人”,更无法置身事外、独善其身。从防风固沙厚植新绿,到保护母亲河、江河治理,从打造更多的城市绿地、休闲公园、生态长廊,到守护动植物的栖息地建立一级保护区……如保护眼睛般保护自然,既是“两山”理念沁润人心而催生的行动使然,更是因为经历往昔种种,我们深刻认识到“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这一关键所在。只有人人同心、人人发力,从身边事做起,方能以非凡之功留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
随着越来越多的生态产品“破圈出道”,成为消费市场追捧热推的名片,我们更直观而具体地感受到了“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深意。从浙江安吉的华丽转身成为了游客竞相奔赴的旅游地,到贫瘠的山林“换新颜”变成了康养中心、天然氧吧、户外好去处,从稻田养鱼、养虾等绿色生态农业铺就的致富新路径,再到“候鸟小镇”“植被园林”等独具特色的景区建成,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可以源源不断为人们创造收益、带来财富,也让充满魅力的“自然色”成为了奋斗路上不可或缺的高光所在。只有真正落实“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发展理念,方能让更多生态“颜值”变“价值”,让美丽中国画卷更美、更灵动,也更有底蕴。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既要烙刻于心,更要付诸行动。为了心中的“诗与远方”,愿诸君“肩扛千斤,背负万石”,力争代代都能跑出生态发展的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