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2025年六五环境日的主题为“美丽中国我先行”。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员干部作为强国建设的中坚力量,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争当绿色使者、生态先锋,在美丽中国建设中扛起时代担当。
深化思想认识,筑牢生态文明的政治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是关系民生福祉的重大社会问题。”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安全更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更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和长治久安,事关国家兴衰和民族存亡。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化思想认识,持续学深悟透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深刻理解“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丰富内涵,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核心理念,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作为根本价值取向和工作遵循,做生态文明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有力传播者。
立足岗位实践,展现绿色发展的行动自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生态环境保护关乎民生福祉与人民健康,需要每一代共产党人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在今天的中国大地,科尔沁沙地正重现往日草原景观,塔克拉玛干沙漠系上了阻沙防护带编织的“绿色围脖”,大熊猫等300多种珍贵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稳中有升。我国的成功实践,在全球生态保护治理的长歌中谱写了精彩的中国乐章。广大党员干部要立足岗位实践,从一度电、一滴水、一张纸做起,带头过“紧日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为建设节约型社会、降低环境负荷作出重要贡献。同时,要充分利用各类平台渠道,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环保法律法规、科普环保知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努力营造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风尚,用“硬担当”牢牢肩负起保护生态环境的使命任务。
激发创新动能,勇当转型攻坚的时代尖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走到了尽头,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昭示着未来。”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已触及更多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问题,只有坚持绿色发展、改革创新,改变“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传统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使资源、生产、消费等要素相匹配相适应,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广大党员干部要激发创新动能,坚持和贯彻新发展理念,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前沿技术,积极运用到环境监测预警、污染溯源解析、生态系统评估修复等领域中,助推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升级、大力培育新兴绿色产业,推动经济发展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效益提升,形成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空间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