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为乡村发展指明方向,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乡村振兴涵盖产业、生态、文化等多个领域,唯有打出产业融合、生态治理、文化赋能的“组合拳”,才能推动乡村实现全方位振兴。
推进产业深度融合,激活发展引擎。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石。要突破传统农业发展局限,构建“农业+”多元产业体系,以产业融合为乡村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一方面,深挖特色资源,打造地域品牌。依托当地优势农产品,发展精深加工,提升附加值,如将普通果蔬加工成冻干食品、休闲零食;借助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开发乡村旅游项目,推出农事体验、民俗节庆等特色活动,吸引游客打卡消费。另一方面,推动“互联网+农业”模式,搭建电商销售平台,培育乡村直播团队,让农产品“触网”热销。通过产业融合,不仅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还能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为乡村发展留住人气、财气,激活乡村经济的“一池春水”。
深化生态环境治理,塑造宜居家园。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需以生态治理为抓手,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在人居环境整治上,持续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完善垃圾收运体系,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普及卫生厕所;在生态修复方面,开展植树造林、河道清淤等行动,恢复乡村生态系统;推广绿色生产方式,鼓励使用有机肥、生物农药,发展生态循环农业。通过一系列生态治理举措,让乡村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让村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让美丽乡村成为群众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
加强乡村文化铸魂,厚植精神根基。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乡村文化承载着乡愁记忆和民族精神,要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内涵,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一方面,保护和传承传统村落、古建筑、非遗技艺等文化遗产,通过修缮保护、活态传承,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另一方面,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组织农民丰收节、乡村文艺汇演等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同时,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通过制定村规民约、评选文明家庭等方式,引导村民崇德向善,提升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管齐下、协同发力。通过打出产业融合、生态治理、文化赋能的“组合拳”,全方位推动乡村发展,定能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