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文章强调,培养人才是教育的基本职能,而能否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是衡量人才培养成效的重要标准。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系统广大党员干部要以百年树人的战略眼光,以百舸争流的奋斗姿态在入口、关口、出口处,绘出人人出彩画卷,培育出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奋力绘就教育强国新图景。
在教育入口处做到“有教无类”。教育公平是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内在要求。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最基本的出发点就是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系统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融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全过程,深刻洞察人民群众对教育新关切新期待,自觉回应新时代从“有学上”向“上好学”的新变化,倾听百姓声音,成就人人成才的教育图景。加大对农村、偏远地区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学校信息化建设,实现优质教育资源远程共享;建立教师交流轮岗机制,鼓励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通过建立结对帮扶机制、开展教育志愿服务等方式,提升师资整体水平,为欠发达地区的教育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让边远山区的学生也能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要关注特殊群体学生,保障教育公平底线,建立特殊群体学生档案,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支持,绘就人人出彩的教育图景。
在教育关口中做到“因材施教”。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用一把分数的尺子衡量所有学生的观念,很难培养出适应时代潮流和国家之需的人才。育人如琢玉,因材而成器。教育系统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准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的重大命题,科学应变,适应好“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所带来的教育转型,善用技术提高教学质效;主动求变,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转向靶向发力、精准滴灌,下足精细功夫,才能培育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针对人才不同特点和岗位需求,要量体裁衣设计个性化成长路径图,靶向补齐知识空白、经验盲区、能力短板。要敢于墩苗壮骨,有计划地把人才放到艰苦复杂环境、关键吃劲岗位上淬火加钢,在摸爬滚打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让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抵达更高境界,才能用实绩不断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在教育出口处做到“人尽其才”。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培育人才的最终目的是让人才发挥其作用,推动社会进步,而结合岗位实际选人用人才是让人才发挥出最大作用的关键。教育系统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坚持需求导向,绘制人才需求热图,建立“揭榜挂帅”机制,通过“人才画像+需求清单”实现精准对接,让揭榜者能施展所长。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动态调整学科专业,优化办学资源配置,建立健全在实践中识别、发现和使用人才的通道,不断练就识别千里马的慧眼,培厚千里马成长的沃土,不拘一格降人才。敢于压担子、搭台子、铺路子,使各类优秀人才在黄金时期充分施展才干,努力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各得其所,不断提高教育强国的社会服务力。要知重负重、矢志奋斗,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定位自我价值坐标,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用奋斗诠释教育报国的初心之诚、使命之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