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党群服务中心是基层党建的“物化”依托,也是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纽带。如何让党群服务中心真正成为群众愿意来、喜欢来、经常来的“打卡地”,关键在于织密服务阵地、拓展服务项目、整合服务资源。各地要以扎实的举措推进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打造群众身边的便利圈、关爱圈、温暖圈。
织密服务阵地,圈出千家万户的便利圈。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阵地是党群服务中心发挥作用的基础,只有织密织牢服务阵地,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的服务,才能真正走进群众心里。各地要把党群服务中心建设作为基层党建的重要任务,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基础设施,让党群服务中心成为群众身边的便利站、温馨港。要加强党群服务中心功能建设,根据群众需求设置服务窗口和功能区域。政务服务方面,要整合行政审批、社保医保、民政救助等与群众密切相关的服务事项,实现“一站式”办理,让群众少跑腿、好办事。便民服务方面,可引入超市、药店、快递点等便民设施,提供代缴水电费、燃气费等生活服务,解决群众生活中的“小事”“琐事”。同时,可设置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心理咨询室、红色放映厅等功能区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拓展服务项目,圈起“一老一小”的关爱圈。群众需求指向哪里,党组织服务就跟进到哪里。“一老一小”是社会关注的重点群体,也是党群服务中心服务的重要对象。各地要把关爱“一老一小”作为党群服务中心的重要工作内容,用心用情做好服务,让“一老一小”在党群服务中心感受到家的温暖。对于老年人,可开展多样化的养老服务,建立老年人信息档案,为高龄、独居、失能等老年人提供上门送餐、助医、保洁等服务。可组织开展书法绘画、戏曲演唱、广场舞等文化活动,成立老年人兴趣小组,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让老年人在活动中结交朋友、愉悦身心。对于儿童,可打造儿童友好型服务环境,建设儿童游乐区、学习辅导区、科普体验区等功能区域,为儿童提供玩耍、学习、成长的空间。开展课后托管、亲子活动、科普教育等服务项目,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培养儿童的兴趣爱好和综合素质。
整合服务资源,圈住民生保障的温暖圈。民生连着民心,民生凝聚人心。基层工作千头万绪,民生保障涉及面广,单靠党群服务中心自身的力量难以满足群众的多样化需求。只有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工作合力,才能为群众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服务。各地要树立“大党建”理念,整合辖区内的各类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做好民生保障工作。要积极构建全域“党建联合体”,加强与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企业等的合作,建立资源整合机制,争取政策支持和项目资源,让民生保障政策落地落实。可常态开展“双报到”活动,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下沉社区(村),建立党员志愿者队伍,开展结对帮扶、政策宣传、环境整治等志愿服务活动,让党员在服务群众中践行初心使命。同时,可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党群服务中心的建设和管理,成立群众自治组织,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让群众成为党群服务中心的受益者和建设者。
新征程上,我们要持续加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让党群干群关系更加紧密,让基层治理更加充满活力,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