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生活,是扎根泥土的一次修行,更是与基层老百姓心灵相通的旅程。那些在船山村晨光里沾着露水的脚印,暮色中披着星光的剪影,连同藏在柴米油盐里的轻声叮嘱、浸在家长里短中的温热关怀,早已镌刻在时光的印迹里。这段经历,让我读懂了基层工作的意义,让我更加坚定了为民服务的初心,成为我人生中最难忘的篇章。
留存一张记忆
每年船山村的春天总是来得悄无声息,当城里人忙着在朋友圈晒油菜花时,这里的老人们大都正空守着堂屋的褪色全家福。“孃,天儿这么好怎么不出去耍耍,拍拍照?”“嗐!一把年纪了,我可从莫拍过那时髦玩意!”趁着春光明媚,我开展了一次“时光记忆 温暖留影”关爱在村老人公益摄影活动。
活动当天,老人们穿着新衣服,收拾齐整,早早等在村委会门口,满脸洋溢着期待和喜悦。面对镜头,老人们略显害羞腼腆。“嬢嬢,笑一个嘛!笑得这么好看,怪不得吸引了叔叔哇!把花也拿手上,照着好看!”徐嬢嬢脸上的皱纹突然绽放成花。在我和志愿者们的鼓励下,老人们逐渐放开手脚。镜头下,见证了金婚夫妻携手凝望的无声誓言,记录了花甲闺蜜的动人友谊,留下了高龄兄弟的相伴扶持。
当精装照片送到各家时,我目睹了最动人的“仪式”:腿脚残疾的赵嬢嬢颤巍巍地取下全家福,将新照片嵌在正中央。赵嬢嬢摩挲着相框喃喃:“小李书记,谢谢你,让我和老伴终于也有了一张合影……”
暮色中的嘉陵江闪着碎金,手上轻薄的照片变得厚重。每一份需求都值得关注,每一份期待都值得守护,在这座偏僻的小山村里,我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但想到嬢嬢真挚的目光,我的脚步却愈发轻盈。
守护一方水土
去年汛期时,各级政府闻“汛”而动,迅速投身紧张的防汛工作。一边是枕戈待旦、夙兴夜寐的基层干部;另一边是“勤劳能干”、念起“致富经”的嬢嬢伯伯。“李书记!快去江边看看!”村干部急促的呼喊让我心头一紧。疾步赶到现场时,眼前的景象让我倒吸一口凉气:数艘皮艇在湍急的江面起伏,六十多岁的王叔正弓着腰往电船上拖拽半人高的大鱼。岸边主路俨然成了露天鱼市,三轮车、摩托车横七竖八地停着,张嬢嬢将三十斤重的鲢鱼摔在电子秤上,溅起的水花沾湿了往来车辆的挡风玻璃。
我挤进鱼摊,“叔叔嬢嬢们,上游每秒5000立方米的洪峰很快抵达,现在水位每分钟上涨3公分!这点钱哪有安全重要,前几年隔壁村翻船的事你们忘了吗?把这两笔账结清,赶紧撤吧!”
趁着众人迟疑,我蹲下身帮张嬢嬢收拾鱼篓,同时协调赶来的交警同志维护秩序,“叔,堵路卖鱼多危险,再不走就要罚款喽!”软硬兼施之下,卖鱼人群终于散去。三小时后,当警戒线在河道入口拉起,江面已泛起危险的漩涡。
“李书记来我家坐坐!”“好嘞嬢嬢!”捞鱼风波让我与村民感情更加深厚。嘉陵江如今已经恢复澄清平静,我真切体会到,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才能真正成为群众贴心人,真正走到群众中去。
离别的钟声悄然临近,回望在船山村的日日夜夜,那些浸透汗水的脚印、耳畔温热的叮嘱、镜头里绽放的笑颜,都化作心头最柔软的牵挂。嘉陵江畔的晚风记得每一次促膝长谈,田间地头的青苗见证过并肩耕耘的时光。驻村的日子,是使命,是成长,更是割舍不下的眷恋,纵有万千不舍,我也将带着这份沉甸甸的情谊启程,愿以更坚实的步履,继续奔赴在守护与热爱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