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让中华文化瑰宝“火”出圈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沙河源街道办事处 胡豫娟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6月14日是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为“让文物焕发新活力 绽放新光彩”。民族文化的古朴与时尚,散发着中华文化的“独有”之美,广大党员干部要明白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让更多中华文化瑰宝“火”起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新征程焕发生机与活力。

让历史建筑“燃起穿越时空的文化火焰。青砖黛瓦间镌刻着千年文脉,飞檐斗拱中凝结着匠人智慧,历史建筑是凝固的史诗、立体的画卷,承载着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从故宫的皇家气象到平遥古城的市井风情,从苏州园林的诗意栖居到福建土楼的家族智慧,每一处历史建筑都是不可再生的文化基因库。保护历史建筑,既要修旧如旧守住形制之真,更要传神铸魂延续文化之脉。要通过数字化建档、预防性保护等手段建立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让古建筑“延年益寿”;要创新活化利用模式,将书院变身为国学讲堂、古戏台转化为非遗展演空间,使建筑遗产在当代生活中重焕生机。当黄鹤楼上演光影秀演绎唐诗意境,当永定土楼里响起客家山歌,历史建筑就真正“燃”起了穿越时空的文化火焰。

让古籍文献的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浩如烟海的典籍文献是中华文明的精神密码,从甲骨文的占卜记事到敦煌遗书的千年墨香,从《永乐大典》的鸿篇巨制到地方志书的微言大义,每页故纸都跃动着先人的思想火花。要构建“抢救—整理—研究—出版”的全链条保护体系,运用多光谱扫描、AI识别等科技手段破解酸化脆变难题,让古籍中的文字“活”起来。要推动古籍经典的大众化解读,像《论语》智慧课走进社区、《天工开物》研学营联动工匠,让典籍中的农事历法变身节气研学、兵法谋略转化为商战案例。当《黄帝内经》的养生智慧指导现代生活,当《山海经》的神兽形象成为文创IP,古籍文献的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

让传统节庆走进现代生活“花火”璀璨。中国传统节日是承载中华民族历史记忆、记录中华文明发展脉络、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生动载体。从春节到端午,从中秋到重阳,这些代代相传的节日庆典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和情感认同。我们要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基因,提取其中蕴含的家国情怀、道德伦理和人文精神,让传统节日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要创新节日文化表达方式,融合现代科技手段,打造沉浸式的节日文化体验,如AR虚拟赏月、智能春联生成等,增强传统节日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要推动传统节日文旅融合,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节庆旅游产品,策划主题鲜明的节庆活动,让传统节日走进现代生活,在全民参与中共享文化盛宴。

发布人:12371网友kf7oz5 发布时间:2025-6-10 08:49 收藏 阅读人次:2177

初审:霄冰 编辑:文小汇 责编:李一画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