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中,党课教育作为锤炼党员党性修养、强化理论武装的关键载体,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一体推动“讲深、讲新、讲实”,切实提升党课教育实效。
精选内容“讲深”,细挖理论精髓,厚植思想根基。“讲深”是党课教育的核心要义,旨在穿透理论的表层,探寻其背后蕴含的深刻逻辑与精神内核。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博大精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丰富,若仅停留在文字表面进行宣讲,党员难以真正领悟其思想精髓。“讲深”要求授课者以扎实的理论功底,将党的创新理论置于历史与现实交织的时空坐标中,结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中国近现代历史演进以及新时代的伟大实践,抽丝剥茧般解析理论的形成脉络与实践指向。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到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成果,每一个理论观点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讲深党课,需要引导党员从历史纵深中理解理论的必然性,从国际比较中把握理论的独特性,从现实问题中感悟理论的指导性。只有将理论的深度讲透彻,才能让党员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时,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理想信念,筑牢思想根基,真正做到“风雨不动安如山”。
丰富形式“讲新”,创新平台载体,激发学习活力。“讲新”是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提升党课教育吸引力的必然选择。在信息爆炸、传播方式日新月异的当下,传统的“一人讲、众人听”的授课模式已难以满足党员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创新党课形式,需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搭建线上线下融合的学习平台,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让党课教育触手可及。如通过短视频、直播、互动式微课等新颖形式,将严肃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易于接受的内容,让党员在碎片化时间中也能汲取知识养分。同时,“讲新”还体现在内容的创新上。结合当下社会热点、党员关注焦点以及行业发展特点,将党的理论与实际案例相结合,以故事化、情景化的方式进行呈现。比如,以科技创新领域的突破彰显新发展理念的实践伟力,用乡村振兴中的鲜活事例解读共同富裕的深刻内涵,有效激发党员的学习兴趣,让党课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使理论学习充满生机与活力,真正实现寓教于乐、润物无声。
提升效果“讲实”,聚焦实践导向,践行初心使命。“讲实”是党课教育的落脚点,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避免陷入空谈理论的误区。党课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引导党员将所学理论转化为推动工作、服务群众的实际行动。“讲实”要求授课内容紧密围绕党员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聚焦基层治理、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等重点领域,传授实用的工作方法与经验,帮助党员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通过剖析真实案例、开展实地调研、组织实践讨论等方式,让党员在参与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的正确性。例如,围绕基层矛盾调解、社区服务优化等具体工作场景,组织党员进行模拟演练与经验交流,使他们在实践中掌握群众工作方法,增强宗旨意识。将党课教育与实际工作深度融合,让党员在实践中践行初心使命,真正发挥党课教育的作用,让党的理论成为指导实践、推动发展的强大力量,切实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