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文山市追栗街镇塘子边村,闪耀着全国文明村、云南省卫生村、“千万工程”经验示范村等荣誉光环。这累累硕果,凝结着村干部和驻村干部的共同奋斗。他们穿梭于阡陌田间,用脚步丈量16个村小组的民情,用乡音传递党的声音。作为政策法规的宣讲员和政策落地的守护者,他们灵活运用院坝会、广场夜话、村民大会等形式,用通俗易懂的乡音土话,将惠农、医疗、养老、务工、产业发展等政策讲活讲透。党的声音就这样传到田间地头、千家万户,播进群众心田,持续增进大家的政治、思想、理论和情感认同。他们用这些田间地头的“小身份”和“多面手”的担当,在乡村振兴画卷中展现着基层治理的大作为。
他们怀揣拜人民为师的信念,以“纸上得来终觉浅”的躬行姿态走遍12个自然村,叩开554户家门,绘就精细民情图谱、建立“家庭档案”,让初心在村寨的烟火气中扎根。这支队伍也是发展的实干家:他们历时两年踏勘290个耕地图斑,完成190亩撂荒及“非农化”土地整改,让贫瘠山坡重披绿装、种上“中国粮”;在基层治理中,他们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主动排查化解矛盾,即查即办群众急难愁盼,确保“小事不出村”;为振兴村集体经济,他们积极推动甘蔗、辣椒、生姜等特色种植,盘活闲置资产,入股驾校,2024年成功带来村集体收入29万元,铺展出一条产业兴、治理稳的振兴之路。
他们是乡村的美容师和安全员。以“用手收、用肩扛”的实干劲头整治人居环境,逐一清理“五堆十乱”,全力扮靓村庄。他们积极推进绿美建设,组织群众捡拾鹅卵石砌花台、栽绿植,让“全国文明村”在三角梅簇拥中焕发生机。为守护交通安全,他们在主要路口进行劝导。春季风干物燥,他们通过卡点驻守、入户宣传、林间巡查筑牢防火屏障;山火突袭时,身披“消防橙”化身“流动防火墙”,带领党员、护林员和群众冲锋陷阵;植树节,身着“志愿红”变身“播绿先锋”,带领群众在石漠化坡地植树增绿。
他们是群众的勤务员。夜幕深沉时,他们仍坚持上门推进“两险”收缴、激活电子医保卡,“你们这个‘上门服务’好得很”的质朴赞誉,是对坚守的最好回馈。针对大量劳动力外出、“一老一小”居多的现状,他们入户走访留守老人,安装护理床、扶手等设施,提供贴心帮助;依托儿童之家,组织作业辅导、书画活动,日常走访为留守儿童送去温暖陪伴。他们用无微不至的服务和坚定的守护,让乡村安全而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