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正在全党开展,“开门教育要注重群众参与,接受群众监督”是基本要求之一。广大党员干部要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注重群众参与,接受群众监督,将开门教育落实到位,以群众的满意度检验学习教育成色,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入人心、化风成俗。
坚持开门教育,就要虚心听取群众意见。开门教育,本质上是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体现,只有虚心听取群众意见,才能让学习教育更接地气、更具实效。“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句古训深刻揭示了群众在发现问题、反馈问题中的关键作用。群众身处实践一线,对工作中的不足和短板有着最直接、最真切的感受,他们的意见是改进工作的宝贵财富。在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时,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更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广开言路,构建多元化的沟通渠道。通过设立意见箱,为群众提供匿名表达诉求的空间,消除他们的顾虑;发放征求意见表,以系统化的问卷设计,精准收集群众对教育工作的看法;开通民生热线,安排专人值守,确保群众诉求能第一时间得到回应;搭建微信平台,利用新媒体传播快、覆盖广的优势,及时推送信息并与群众互动交流。通过多管齐下的方式,切实把群众的真实想法、迫切需求收集上来。针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深入分析研究,拿出破解难题的实招、硬招,将学习教育成果切实转化为推动工作、服务群众的实际行动,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学习教育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
坚持开门教育,就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开门教育,核心要义在于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这是确保教育取得实效、避免形式主义的关键所在。“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句话生动体现了群众监督的独特优势与重要价值。群众作为学习教育的受益者,对学习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着敏锐感知和深刻体会,唯有将学习教育置于群众监督之下,才能杜绝“自说自话、自弹自唱”的闭环式模式,真正让学习教育贴近实际、贴近民心。让群众监督落地见效,需构建便利化、常态化的监督机制。畅通监督渠道,简化监督流程,通过设置线上线下意见反馈平台、召开群众监督座谈会等方式,降低群众监督的门槛,让群众“好监督”;通过新闻发布会、情况通报会、公示公告等多样化形式,及时、全面地向群众公布整改落实和专项整治情况,清晰呈现问题清单、整改措施、整改进度和最终成效。让群众能够清楚看到问题“改没改”“怎么改”“改到了什么程度”,使群众从被动接受教育转变为主动参与监督,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引导群众帮助党员干部找准问题症结、提出整改建议,形成“群众监督、干部整改”的良性互动循环,切实提升开门教育的质量与效能。
坚持开门教育,就要主动接受群众评判。开门教育,最终落脚点在于主动接受群众评判,这是衡量学习教育成效的根本标准。“群众感受是一把好尺子”,这把尺子丈量的不仅是学习教育的成果,更是党和群众之间的信任距离。群众身处生活实践的最前沿,只有以群众评判为导向,才能确保学习教育不偏离“为民服务”的初衷。因此,科学有效的评判机制是让群众评判落到实处的关键。通过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以量化数据直观呈现群众对主题教育的认可程度;组织走访座谈,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倾听最真实的声音,捕捉那些藏在数据背后的细节与诉求;进行实地调研,深入社区、企业、乡村等基层一线,观察学习教育成果在实际场景中的转化效果。其次接受群众评判,更要重视评判结果的运用。要坚决杜绝“雨过地皮湿”的形式主义,避免出现干部自我感觉良好、群众却不买账的尴尬局面。对群众不满意的整改,要敢于直面不足,及时“返工”“补课”,不遮掩、不敷衍,以钉钉子精神一抓到底,直至群众满意为止。只有将群众评判作为改进工作的“风向标”,才能让学习教育真正成为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