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腊河畔,云南省勐腊县关累镇曼岗村兰报小组正上演着一场“水美鱼肥村兴”的生动实践。这个曾以橡胶为主业的边境小村寨,如今从南腊河中探索出一条增收致富新路径。
破局:从“橡胶依赖”到“水美经济”
作为典型的“橡胶村”,兰报小组30户人家曾长期依赖千亩胶林维持生计。单一的产业结构导致抗风险能力薄弱,发展动能不足。转机出现在2023年——村组干部盯上了毗邻金凤电站的天然水域优势:“守着这么好的鱼塘,为啥不做‘水文章’?”说干就干,党支部牵头成立“渔旅发展理事会”,吸纳乡贤、钓友代表、群众代表参与渔村发展规划,一幅“春钓桃花、夏捕鲜鱼、秋品鱼宴、冬赏江景”的四季旅游蓝图正徐徐展开。
党支部书记梭夯带头拆除自家临建棚,推倒围墙,支部党员主动分片包保到户,开展“每周一次人居环境整顿提升、每月一次政策宣讲、每季一次产业培训”的“三个一”服务。党建引领下,村寨创新“渔旅积分制”,参与环境整治、志愿服务可累积积分,村民从“旁观者”变“参与者”。兰报小组组长笑着说:“要想发展“渔旅产业”,首先村寨环境得过关,要让来游玩的客人看着舒服”。
如今,在镇党委、政府积极帮助下,兰报村民小组通过拆违建、砌花池、建庭院等系列举措,村寨实现大变样。
蝶变:小资金撬动大变革的 “兰报实践”
村小组集体经济薄弱,如何实现渔产业发展,成为兰报小组的大难题。2024年曼岗村党总支牵头成立“勐腊坝岗农业有限公司”主营边民互市贸易、水产品养殖等。兰报小组借此机会,与村委会合伙发展渔产业。依托南腊河丰富的渔业资源,将10平方公里水域划分为生态养殖区、休闲垂钓区和渔旅体验区。
在镇党委、政府协调帮助下,兰报村小组获得沪滇协作项目资金80余万。有了项目资金支持,兰报小组开始从南腊河中探索渔旅融合产业发展致富路。
“栈道通了,夜晚亮了,钓鱼台成了网红打卡点!”60岁的村民老党员捌四见证着村寨的蜕变。曾经泥泞的江边小路,如今变身200米仿木纹钢结构生态栈道,串联30个标准化钓鱼位与50平方米亲水平台,打造“步步有景、处处可钓”的垂钓动线。更令人惊喜的是,垂钓爱好者的口口相传,让这里成为远近闻名的“钓鱼天堂”。每到周末,30个钓位座无虚席,钓友们支起帐篷、架起钓竿,在碧水青山间享受慢生活。
有了资金帮助兰报小组在村口新建80平方米“渔乐交易市场”,打造“捕捞—现场加工—游客直购”的闭环生态。20个摊位集中展销生态鲜鱼、酸角蒸鱼酱、香茅草烤鱼料等特色产品,预计日均交易额突破5000元,实现村民“家门口创业、指尖上增收”。“以前靠砍胶树赚钱,现在靠南腊河水养鱼、靠风景赚钱!”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安伞的话语里满是自豪。“今后我们将以此为契机,探索举办渔文化节,通过开展‘渔王争霸赛’‘江畔鱼歌会’吸引各地钓手参赛和游客,租赁钓鱼台、售卖鲜鱼、鱼干等方式,带动村民就近就业,实现增收。”
从“橡胶树经济”到“南腊河水经济”,兰报小组的蜕变印证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逻辑。这个藏在深山的哈尼族村寨,正用“一条鱼”激活一汪春水,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扬起属于自己的产业红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