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主持召开部分省区市“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并强调,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要在加紧落实规划目标任务的同时,适应形势变化,把握战略重点,科学谋划好“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十四五”收官在即,广大党员干部当用心、用力、用情,奋力书写无愧于党和人民的精彩篇章。
用心锚定方向,精准研判发展需求。用心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思想基础,唯有以“心”为桥,方能读懂群众期盼的深层逻辑。当前,城乡发展差异仍存,群众需求呈现多元化特征:城市居民对智慧社区、养老服务、生态环境的要求日益精细,乡村群众对土地流转、产业帮扶、文化设施的期盼更趋具体。这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跳出“经验主义”窠臼,以“解剖麻雀”的耐心深耕基层。要构建动态研判机制:依托网格化管理体系,结合入户走访、民意调查等传统手段,叠加大数据舆情监测、政务APP意见征集等数字化工具,建立覆盖全群体、全领域的民情数据库,实时追踪教育、医疗、就业等民生领域的需求变化。要强化政策精准性:针对不同区域特点分类施策——对老工业基地聚焦产业转型中的职工再就业培训,对农业县侧重农田水利设施升级与农产品产销对接,对新兴城市加大公共服务配套建设,避免“大水漫灌”式施策。
用力攻坚突破,务实推进任务落地。用力是兑现承诺的关键支撑,收官阶段更需以“钉钉子精神”啃下硬骨头。从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到乡村振兴衔接,从民生项目建设到生态环境治理,每一项任务都需以“真金白银”的投入和“真抓实干”的行动来推进。要压实责任链条:建立“清单化管理+专班化推进”机制,将规划目标拆解为具体项目,明确责任单位、时间节点与验收标准,通过周调度、月通报、季考核倒逼进度,对滞后任务挂牌督办,杜绝“重部署、轻落实”现象。要聚焦痛点攻坚:在老旧小区改造中,统筹解决管线老化、停车位不足、适老化设施缺失等问题;在乡村道路建设中,同步规划物流网点与产业园区衔接,让基础设施建设既“好看”又“好用”;在就业服务中,针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群体开展“靶向培训”,联合企业开发定制化岗位。
用情温暖民心,提升服务温度质感。用情是密切党群关系的情感纽带,收官之年的成效最终要以群众“获得感”来检验。当把群众视为“家人”,将群众事当作“家事”,才能在政策落地中传递人文关怀,让发展成果更有“温度”。要创新服务场景:在政务服务中推行“帮办代办”“上门服务”,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简化办事流程;在社区治理中打造“15分钟生活圈”,整合超市、医疗、养老等资源,让群众办事“少跑腿”“零操心”。要深化民生保障:加大对特殊困难群体的兜底帮扶,建立“一户一策”动态救助机制;在教育领域推进“名校办分校”“城乡教师轮岗”,缩小区域教育差距;在医疗领域完善分级诊疗体系,让优质资源下沉基层,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病。
“十四五”收官既是终点亦是起点,唯有用心察民情、用力解民忧、用情暖民心,才能将规划蓝图转化为群众可感可知的现实图景。广大党员干部当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在收官之战中既算好“经济账”“发展账”,更算好“民生账”“民心账”,为“十五五”规划开局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与发展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