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选调札记:向下扎根方能向阳生长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周营镇铁佛村党支部书记助理 田泽鑫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六月,是风吹麦浪迎丰收的时节,初出茅庐的我也在近700天的驻村时光里,于热辣滚烫的选调征程中领略到酸甜苦辣的基层风貌。犹记前年夏日,我怀揣悸动踏入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周营镇铁佛村,那正是麦田翻涌金浪、播撒希望的时节。我深知,选调生当如麦苗,在基层沃土落地而生、扎根向下、茁壮成长。

落地而生,在投身基层中完成从他乡客到村里人的转变。

作为异乡人,初到村中还未开始工作,便遇到了“语言关”。陌生的枣庄话、泥泞的乡间路、琐碎的民生事与校园生活形成巨大反差。但我明白,学习方言不仅是开展工作、融入群众的关键,更是打开群众心扉的钥匙。还记得第一次走访时,王大爷热情招呼:“孩儿,晌午头来俺家喝汤!”我满心疑惑,后来才知道,“喝汤”竟是“吃饭”的意思。从那时起,一本皱巴巴的方言笔记便常揣在我的口袋里。我认真记下“管”的利落腔调,标注“白慌走耶”的尾音起伏,还跟着村口李大娘学说“揍嘛滴”,常引得她笑出满脸褶子。

为了让“村里话”渗进骨子里,我身披马褂、头戴草帽,化身村党支部书记的小助手。当我用生硬的方言问李大娘:“恁家鸡圈需不需要帮忙拾掇?”她往我手里塞了根带露珠的黄瓜,“不急着!先解解暑。”汗津津的黄瓜混着泥土香,比任何词典都更有温度。我渐渐明白,“落地而生”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蹲在墙根听一场家长里短,是帮村民挑两担土豆秧,是在蚊虫飞舞的巷子里挥起扫帚时,那句“孩子,歇会儿喝口水”的关怀。如今,我能“进得了门、拉得了呱”,也深刻懂得基层是沾满泥星的草帽,是磨破鞋底的布鞋,更是把他乡当作家乡的勇气。

扎根向下,在勤学善思中完成从局外人到局内人的转变。

如果说“落地而生”是融入基层的第一步,那么“扎根向下”则是深耕基层的必修课。初到基层,面对分配补偿、处理纠纷、夏秋防火等繁杂事务,我感到一片茫然,校园里的“理论书生”瞬间变成乡村田野的“懵懂学徒”,想干事却不敢张嘴,怕说错话、怕办错事,像株蜷在壳里的幼苗,迟迟不敢迎接风雨。

帮带导师拍着我的肩膀说:“基层工作不是‘闭门造车’,你不把想法说出来,群众怎么知道你想干啥?”村党支部书记也常鼓励我:“小田,村里人大都实诚,有话别怕出错,错了咱就改!”在他们的鼓励下,我时常游走在房前屋后、田间地头、河沟水塘,调研村中存在的“疑难杂症”,再将想法整理之后与村“两委”及时沟通。记得在调研灌溉问题时,我憋了一肚子想法却不敢开口,支部书记轻轻推了推我:“说说看,你年轻人脑子活,咱们听听。”我红着脸讲完节水灌溉的设想,原以为会被否定,没想到他点点头:“这思路行,但得考虑咱村的老水管能不能扛住压力。”一来二去,我学会在“开口说”中碰撞思路,在“勤沟通”中积累经验。当我能和村干部坐在地头掰着玉米讨论产业规划,能在党员会上大胆提出电商助农的想法,才明白“扎根”不是把自己埋进事务堆里,而是让思想在交流中破土,让本领在实践中拔节。

茁壮成长,在实干苦干中完成从寻路人到铺路人的转变。

当“村里话”熟稔于心,“泥土香”浸透衣襟,便需在实践中把根须扎向更深的土地。作为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我曾自信地想用专业知识改造村内景观,可当设计图遇上施工现场的水泥地,才发现“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材料预算超支、工艺标准不符、村民对墙绘主题有分歧,每个细节都像一块硌脚的石子,硌得人直犯怵。

我索性卷起裤腿扎进工地,和工人师傅一起拉墨线定位置、举钻头打墙眼、挥铁锹和砂浆。为了选到性价比高的涂料,我跑遍镇上的建材市场,蹲在地上比对不同品牌的耐磨性;为了让墙绘更贴合农耕文化,我翻遍村史资料,在草稿纸上画废了二十多张设计图。记得暴雨突至的那个傍晚,我和施工队冒雨抢救堆放在户外的建材,浑身泥浆的李师傅冲我喊:“小田,你这细皮嫩肉的,咋比俺们还能折腾?”我抹了把脸上的雨水笑:“不折腾折腾,咋知道‘水泥地’比‘地板砖’更能练脚力?”如今,曾经杂草丛生的荒地变成了绘有农耕故事的文化墙,废弃的水塘边竖起了雕花护栏。当孩子们追着墙绘上的耕牛图案奔跑,当老大爷们坐在新修的凉亭里下棋,我忽然懂得选调生的“茁壮成长”从来不是空想出来的,而是要在扎根泥土的日夜里,在摸爬滚打中“磨”出拔节生长的养分。

从校门踏进村口,从教室步入地头,变的是毕业生到选调生的身份,不变的是把群众放在心尖上的初心。漫步铁佛麦田,风过麦穗的沙沙声,恰似当年田埂上村民教我方言的呢喃。我深知,选调生的成长要像麦苗般——向下扎根三寸土,向上挺起千钧力。根扎得越深,穗子才越饱满;心贴得越近,百姓才越认可。基层是广阔的育苗圃,愿我们都能做一株泥土里扎根、风雨中拔节的好苗子,努力在乡间田野里向下扎根、向上成长。

发布人:田三金 发布时间:2025-6-12 16:05 收藏 阅读人次:2785

初审:雨霖林 编辑:亦风 责编:文小汇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