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是第24个全国“安全生产月”,主题为“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查找身边安全隐患”。安全生产是民生大事,事关人民福祉,事关发展全局,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需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民安全防线,将风险隐患化解于萌芽之中,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
筑牢思想防线,以常态化普及推动“人人讲安全”。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安全意识薄弱往往是事故发生的深层原因。增强群众安全意识,推动安全理念深入人心,需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作用,确保安全教育工作“常流水、不断线”。一方面,要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将安全理论学习纳入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计划和支部“三会一课”重要内容,在学懂弄通中强化政治担当,推动党员干部在学安全、讲安全方面走在前列;另一方面,要当好安全宣传员,既要深入基层一线,用群众语言解读安全要求,又要发挥新媒体优势,打造多层次、广覆盖的宣教平台,持续开展安全知识普及、典型案例警示等常态化教育活动。通过不断深化安全文化培育,推动安全理念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让“安全第一”的思想成为全民共识和行动自觉,切实筑牢群防群治的安全防线。
练就过硬本领,以实战化演练实现“个个会应急”。应急能力的培养不能停留在“纸上谈兵”,要通过实战演练将知识技能转化为肌肉记忆。各行业、各部门要立足防大灾、抢大险、救大灾的实战要求,把应急能力建设作为必修课,分级分类开展专业化培训,构建起全流程、全要素的应急演练体系。不仅要聚焦重点领域,针对行业特点设置火灾、用电、危化品泄漏等专项训练科目,强化风险辨识与处置能力;还要开展常态化岗位练兵,将应急技能培训纳入日常工作计划,通过开展“周周练、月月考”定期检验学习成效,复盘总结经验教训,推动应急能力从“知道”向“做到”转变。同时,要加快推进智慧应急建设,既要运用VR/AR等技术打造沉浸式演练场景,实现演练过程的可视化,又要探索建立智能预警系统,利用大数据分析为实战演练提供精准指导,实现随时学、随地练,全面提升全社会应急处突的实战能力。
落实长效机制,以制度化建设落实“处处保安全”。“小智治事,大智治制”,安全生产不能依赖运动式整治,必须依靠科学完备的制度体系固本培元。首要任务是构建权责清晰的安全责任体系。通过完善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机制,细化各级领导干部、监管部门和企业主体责任清单,以刚性约束推动“被动应付”向“主动履责”转变。核心环节在于建立动态化的风险防控机制。既要依托物联网监测和大数据分析技术,构建智慧监管平台,实现隐患实时预警,又要推动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班组每日巡查相结合,确保安全隐患问题早发现、早处置。关键保障是建立严格的监督考核机制。将安全生产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并实行重大事故“一票否决”,通过强化跨部门联合执法和事故追溯机制,形成“失职追责、违法严惩”的高压态势,以制度约束的刚性和持续性真正筑牢安全生产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