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组织工作

以“选育管用”激发村级后备力量内生动力

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委组织部 宋国兴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村级党组织是乡村振兴的前沿阵地,后备力量则是激活基层治理的源头活水。当前,全国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进入关键阶段,如何打造一支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基层骨干队伍,成为新时代党的组织工作必须答好的重要课题。农村人口结构深刻变化,青年人才外流现象普遍,通过“选育管用”全链条机制激发村级后备力量的内生动力,成为破局关键。

“选得准”需拓宽视野破壁垒。破解“选人难”问题,需突破传统思维定式,构建多元化选拔渠道。一是“向内挖潜”,建立村级能人数据库,将致富带头人、退役军人、返乡大学生等纳入视野,实行“一人一策”跟踪培养;二是“向外引才”,实施“雁归工程”,通过政策倾斜、项目扶持等举措,吸引在外企业家、技术人才回乡任职;三是“向下延伸”,探索“村级事务助理”制度,从高校毕业生中选聘村(社区)专职工作者,建立“试用期+见习期+任用期”梯次培养机制,为后备干部队伍注入源头活水。这种内外结合、上下联动的选拔模式,既能盘活本土资源,又能拓展外部增量,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干得好”须精准培养强本领。针对能力短板,需构建“理论武装+实践锻炼+导师帮带”的立体化培养机制。在政治淬炼方面,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必修课,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载体,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在专业训练方面,开设“乡村振兴大讲堂”,围绕产业发展、矛盾调解、应急处突等专题开展精准培训;在实践历练方面,实施“顶岗锻炼”计划,安排后备干部参与村庄规划、集体经济项目等重点工作,在急难险重任务中锤炼本领。同时推行“导师帮带制”,由经验丰富的村支书“一对一”指导,设置信访调解、产业发展等实战课堂,实现经验传承与能力提升的有机统一。

“留得住”要双管齐下激活力。破解“留人难”问题,需健全“待遇保障+政治激励”的双重机制。经济上提标,建立村干部报酬正常增长机制,探索“基本报酬+绩效奖励+集体经济分红”的薪酬体系,让干事者得实惠;政治上提质,打通优秀村干部晋升通道,加大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考录公务员、招聘事业编制人员力度,让实干者有奔头;精神上提气,开展“乡村振兴先锋”评选,通过媒体宣传、事迹展播等方式,增强职业荣誉感,让奉献者受尊重。这种物质激励与精神鼓舞并重的举措,能有效激发后备干部干事创业热情。

“用得上”当动态管理树导向。坚持“使用是最好的培养”理念,需构建“备用结合、动态调整”的管理机制。建立“成长档案”,实行“一人一档”跟踪管理,定期开展履职评估,确保人才“备而有用”;完善“赛马机制”,通过擂台比武、项目路演等方式,让后备干部在比学赶超中脱颖而出;畅通“出口渠道”,对不适应岗位要求的及时调整,对表现突出的优先使用,形成“优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鲜明导向。这种“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动态管理,既能保持队伍活力,又能倒逼能力提升。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既是巩固党在农村执政根基的战略举措,更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然要求。基层组织部门需在选育管用各环节持续发力,让更多“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优秀人才在基层一线建功立业,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筑牢坚实的组织根基。

发布人:开心就好 发布时间:2025-6-16 10:20 收藏 阅读人次:2277

初审:李爱国 编辑:亦风 责编:文小汇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