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通知》,强调开门教育需注重群众参与,主动接受群众监督。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广大党员干部要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广开言路纳民意、躬身一线察民情、问效于民解民忧,推动学习教育落地见效、走深走实。
广开言路纳民意,用心算好民生考题“明细账”。“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基层群众是民生百态的亲历者,他们的话语中凝聚着最真切的期盼、最真实的诉求。党员干部开展学习教育,必须放下架子、俯下身子,主动坐到百姓的“热炕头”“小马扎”上,在家长里短中捕捉“真问题”,从质朴言语里探寻“好方法”。只有以真心换真心,让群众把党员干部当作“自家人”,才能让群众敢讲逆耳忠言、愿吐肺腑之言,为学习教育注入浓厚的“民生温度”。同时,要构建多元畅通的民意渠道,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接纳各方声音。面对群众表扬不骄不躁,对待批评建议照单全收,将“干部下基层走过场”“问题解决拖沓”“政策宣传晦涩难懂”等尖锐意见,转化为推动学习教育深化的强劲动力;把群众给出的“差评”当作改进工作的“风向标”,真正做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切实提升学习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躬身一线察民情,用情定位民生难点“坐标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群众生活中的难点、堵点,往往隐匿于田间地头的细枝末节、街头巷尾的日常琐碎之中。唯有秉持脚步向下、眼睛向内的实干精神,方能摸清基层实情、精准锚定问题。党员干部应坚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脚步丈量民情,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拉家常、携手并肩干农活,在同吃同住同劳动的过程中,敏锐发现群众急难愁盼。无论是山区夜晚漆黑难行的道路,老旧小区雨季频发的内涝,还是偏远乡村就医不便的困境,都需通过“沉浸式”调研,将学习教育的“问题清单”逐步转化为群众的“幸福账单”。党员干部要甘当小学生,主动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取经,聚焦民生关切精准发力,以担当作为谋划惠民政策,用务实举措传递温暖关怀,持续夯实民生根基,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可持续、更有保障。
问效于民解民忧,用力答好民生考卷“得分项”。“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学习教育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的成效上。从“接诉即办”到“未诉先办”,从“一事一议”到“建章立制”,唯有将“问题清单”转化为“成效清单”,才能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学习教育带来的变化。在推动问题解决过程中,要始终以群众满意为根本标准,确保学习、查摆、整改全过程公开透明。主动晾晒意见征集情况、整改落实措施、项目推进进度,邀请群众全程监督,用数据对比直观展现工作成效,切实做到问效于民。解决民生问题,既要“治已病”,及时回应群众当下诉求;更要“防未病”,建立健全“民生项目台账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与完成时限,实行销号管理;定期开展“民生项目满意度测评”,让群众当“考官”、做“评委”,以扎实过硬的作风建设成效赢得群众的信赖与支持,确保学习教育成果经得起实践与群众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