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通知》,强调开门教育要注重群众参与,接受群众监督。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开门教育作为重要抓手,真开纳谏之门、敢开监督之门、勤开评判之门,让群众真正参与进来,推动作风建设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广开言路,纳谏之门要真开。“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作风建设存在哪些问题,群众看得最清楚、感知最真切。办事窗口前的等待时长、街头巷尾的闲谈热议、田间地头的期盼诉求,都是作风建设需要关注的内容。只有广开言路,真开纳谏之门,真诚地把广大群众请进来,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才能找准查实基层亟待解决的普遍、突出的现实问题。一方面,党员干部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主动深入基层一线,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去,与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围在一张桌子旁,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听真话、察实情,真正把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摸清摸透。另一方面,要走好网上群众路线,采用电子问卷、网络意见箱等方式,畅通群众反映意见建议渠道,从中梳理出老百姓反映强烈的作风弊病,让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真正成为作风建设的着力点和风向标。
畅通渠道,监督之门要敢开。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监督是有效的“防火墙”。现实中,有的领导干部怕群众监督,虽然把群众请进了学习教育“大门”,却不敢开启群众监督的“正门”。这样的监督,无异于隔靴搔痒,难以深入内里,更难以发现真问题。党员干部不仅要在学习教育中习惯于开启群众的全方位监督“探照灯”,还要让接受群众监督成为自觉和习惯。一方面,要构建常态化、制度化的监督体系,通过在网上公布党员干部作风问题“码上举报”二维码、便民窗口开通“扫码评议”直通车、建立特聘群众“作风观察员”等方式,将群众监督融入日常工作之中,让群众能够实质性地参与监督,从而织就一张严密的群众监督网。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监督反馈机制,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受理、快速核查、按时反馈,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让群众切实感受到监督的力量和效果,从而激发监督热情。
强化落实,评判之门要勤开。服务群众千万条,归根结底要落在办成事上。学习教育开展得好不好、成效有没有,群众看得最清楚、感受最真切、最有发言权。党员干部要坚持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学习教育成效的根本评判标准,让群众清楚学习教育干了什么、取得了什么成效。一方面,要将满意与否的“表决器”交到群众手中,通过满意度测评、走访座谈等方式,虚心接受群众评判,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学习教育带来的新气象、新变化。对群众满意度高、普遍认可的,应深入挖掘并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另一方面,针对群众反映强烈、满意度测评落后的,应及时启动“回炉再造”,确保整改工作始终在群众监督下开展,把问题清单晒出来、整改责任人列出来、推进路线图摆出来,集中精力将“施工图”转化为“实景图”,做到干一件是一件、干一件成一件 ,让作风建设成果落到实处,惠及广大人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