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写在七一:84岁奶奶的纪念章

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委组织部 田鑫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我的奶奶是一位平凡的农村老党员,今年84岁高龄的她,已有52年的党龄。我清晰记得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的那一天,当社区的党委书记将沉甸甸的纪念章郑重送到奶奶手中时,奶奶颤巍巍地、努力地挺起佝偻的身躯,她布满老茧的双手,一遍又一遍,无比珍重地摩挲着那枚闪亮的纪念章……

今天,我想讲讲关于奶奶的三个片段。这些平凡往事就像三把钥匙,让我读懂了一位老党员深藏内心的精神世界——那是跨越半个世纪的信仰坚守,是刻进骨子里的艰苦品格,更是历经岁月淬炼依然炽热的精神力量。

第一片段:童年的红歌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每当《东方红》的旋律响起,我总会想起奶奶布满皱纹的双手轻轻打着拍子的模样。年幼的我仰着头,好奇地问:“奶奶,您为什么总爱唱这首歌呀?”奶奶的目光仿佛穿越了悠悠岁月,她轻轻抚摸着我的头,深邃的眼眸望向老屋斑驳的土墙:“孩子啊,我们这辈人,解放前是真正挨过饿、受过冻的,那滋味,刻骨铭心。是党、是毛主席带领人民军队,把我们从苦海里救出来,让我们……终于能吃饱饭了!”

1973年入党的场景奶奶反复讲过许多遍:支部书记递来入党志愿书时,正在麦田里割麦子的她,把镰刀往地里一插,沾满泥土的手在裤管上蹭了又蹭,郑重地接过那薄薄的纸。“对于入党,我心里头就一个念头:我要跟党走!那份入党志愿书,是我这辈子写得最认真、最郑重的东西。”奶奶朴实无华的话语,像一颗饱含着信仰与期许的种子,在我心田深处悄然扎根。当我步入工作岗位后,怀揣着这份源自心底的向往,我郑重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奶奶的叮咛时刻提醒着我,要以如山的责任、如铁的担当,去守护这份无上的荣光,去书写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答卷。

第二片段:一枚鸡蛋的故事

奶奶身上,烙印着老一辈人最深刻的印记——勤俭。这份品质,像刻进骨子里的基因,流淌在她生命的每一处细节里。我至今难忘儿时那件让我既羞愧又警醒的事:一次,我兴冲冲地跑到鸡窝拾鸡蛋,路上得意忘形地蹦跳着,小手一甩——一枚鸡蛋瞬间在地上摔得粉碎,蛋液四溅。奶奶闻讯赶来,平日里慈祥温和的面容瞬间笼罩着罕见的严厉,她紧抿着嘴唇,眼神里交织着痛惜与责备,久久凝视着那一地狼藉,仿佛摔碎的不是鸡蛋,而是那段艰难岁月里对一粒米、一滴油的敬畏。她沉默良久,才用颤抖而沉重的声音告诫我:“孩子,糟蹋粮食,是伤天害理啊!” 这顿教训,像烙印一样刻进我的心里。

到如今,每逢家庭聚餐,奶奶的目光依然像最精准的尺子,丈量着我们对食物的尊重。见谁碗底剩了饭,她总会用手指轻敲桌沿:“你们年轻人啊,没挨过饿,不懂粮食的金贵。我们那会儿,饭桌上掉一粒米都要捡起来吃掉……”说着便挺直佝偻的脊背,花白的头发随着动作轻颤:“记着,过日子要晓得惜福!这是老党员刻进骨子里的规矩!”奶奶朴素的话语,凝结着她那一代人在艰难岁月里形成的对“珍惜”二字最深切的体会,也是她作为一名老党员用一生去践行的信念。

第三片段:奶奶的老花镜

奶奶小时候家里困难,只念到初中就不得不辍学了。但是奶奶并未停下学习的脚步,她这一辈子,都特别爱看书、爱学习。年轻那会儿,白天干完农活,不管多累,晚上奶奶总要抽出时间看书。她总跟我们说那句让我印象深刻的话:“当党员,思想觉悟就得走在前面。自己脑子里的东西不先进,怎么让人信服?怎么带着大家往前走?”这份清醒的自觉,让学习成为她刻进骨子里的责任。

后来奶奶年纪大了,眼睛花了,特意让我帮她买了副老花镜。 每次我去看她,她总是戴着那副老花镜,安安静静地坐在沙发上,捧着书,看得特别认真、特别专注。那份投入劲儿,一点不比年轻人差。奶奶用她的一辈子告诉我,学习这件事,跟年龄没关系,跟学历也没关系。她那份对知识的渴望,对提升自己思想境界的坚持,尤其是作为一名老党员对自己“思想要先进”的要求,深深打动了我,也成为照亮我前行的一盏明灯。

奶奶用她84载的平凡人生,默默书写着一名共产党员最质朴也最深刻的答卷——答案就在那枚被反复摩挲的纪念章里,在那碗不容浪费的米饭里,在那副伴随阅读的老花镜里。她不曾有惊天动地的伟业,却用一生的坚守,将“忠诚”“勤俭”“求知”这些宏大的词汇,化作了田间地头、锅碗瓢盆间的具体实践,融入了我们儿孙辈的骨血。在时光之河奔涌向前的浪潮里,愿这份源自泥土、淬于信仰的朴素力量,永远薪火相传,让我们在俯仰之间,无愧于心,不负这个伟大的时代。

发布人:我爱写网评 发布时间:2025-6-24 22:46 收藏 阅读人次:4335

初审:杨南方 编辑:亦风 责编:文小汇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