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从多彩贵州,到彩云之南,习近平总书记先后赴贵州、云南、河南考察调研并发表重要讲话精神,以高质量发展为轴,用党建引领、生态优先、科技赋能的价值坐标指引着下一阶段全党各级干部的作为所在。作为年轻干部,更应以此为指导,结合工作实际,苦干实干、善作善成,以“看得见的为”回应“听得见的盼”。
一是要坚持高质量发展,因地制宜打造特色产业体系。“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从贵州深山里中国天眼,到雪山脚下产业园,黔滇大地的风采转变,写就着“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的时代经验。要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统揽全局,坚决破除“内卷式”竞争、地方保护及市场分割错误观念,努力探索统一大市场下产业发展统筹力。具象于县情镇情实际,便在于抢抓“一县一品”发展机遇,提升主导产业竞争力。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加速壮大农产品精深加工,锚定柑橘品改、特色农林产业矩阵建设。着力增资引项,围绕县域规划,紧盯重点主导产业发展方向,按月为单位对全镇产业发展供需情况开展及时调度,严格落实以链招商、以策招商工作思路,立足本土商会,积极开展“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等系列活动,积极把握湘鄂黔渝协调发展战略机遇,找准定位,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在新时代搭建属于本地的特色发展“航船”。
二是要协调发展活力乡村,加强乡村振兴与民生改善。从侗族大歌文旅融合,到“博士村长团”田间奔走,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答卷正不断书写,作为乡镇干部,身处基层一线,直面民生发展,总书记的讲话更叮咛着我们笃行不息,精准施策振兴全局。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强烈的使命担当,深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再上新台阶。帮扶措施持续优化,打破思维定势,深度把握县域经济作为乡村振兴主战场的时代背景,以“闯”的魄力,走出自我设限的能力陷阱,积极探索数字经济浪潮、体制机制改革趋势下的乡村活力新增点,强化地方、高校联系合作,推动政策从“纸面”到“田间”,技术从“实验室”到“一线”。同时,更要主动深入一线倾听群众诉求,深入开展“回头看”自清自查,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饮水等重点民生关切,逐条梳理问题,持续推动群众满意度稳步提升,牢牢守稳脱贫底线,真正答好收官谋篇的担当问卷。
三是要夯实党建引领,全面加强干部作风与能力建设。乡村振兴的核心在于激活内生动力,而党建引领是撬动发展的“支点”。从声声唱响的侗歌,到活力焕发的古城;从奔腾不息的长江之源,到新质赋能的中原大地,考察地的现代图景背后,恰是一代代共产党人所走出的“长征路”。作为来者,更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始终将政治属性摆在首位,不断筑牢政治建设根基,开展好学习教育,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座谈、青年读书会等系列活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整治党风党纪,铲除腐败土壤。大力改进政风,始终把服务群众作为干部工作的首要任务,以发展为导向、以民生为根本、以问题为驱动,全力提升工作质效,破除群众事务处理过程中的流程障碍,变被动“坐等”为主动“走入”,推动政务服务关口前移、服务下沉,积极开展村级代办服务,切实回应民生关切,绘就幸福生活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