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过这种体验:当你只是做了一件职责之内的小事,对方却真诚而热烈地赞你为“好人”时,你心头骤然一紧,仿佛承受不起这沉甸甸的褒奖。
不久前,我就被这样的愧意击中。彼时,我正坐在个人所得税咨询窗口,来了一位在酒厂工作的大哥。他穿着沾着酒渍的工作服,局促地搓着手,眼神里满是对手机操作的迷茫。原来,他连个人所得税APP都还没下载,更别说注册、报税这些对他来说有些过于复杂的流程了。
我接过他的手机,一步步帮他下载APP,手把手教他完成注册。每一个步骤,我都尽量讲得慢一些,生怕他听不懂。当屏幕跳出退税金额367.5元时,他激动地捧着手机,声音都带着颤抖:“小妹,你真的是很好很好的好人!”
我愣住了。这些不过是我每天重复的工作,这双手每天操作过几十次相同的流程,哪里需要“好人”这二字的褒奖?以前,我总觉得践行信仰是遥不可及的,是那些惊天动地的大事里才有的崇高存在,但在听到大哥那句话的瞬间,我明白,信仰从不在远方,而在“此刻我能为他人做什么”的选择里。
后来大哥又来过一次,他掏出一枚徽章,上面刻着酒厂麦穗的图案:“我们厂里二十多号人,都托我谢谢你。多亏你讲得那么仔细,回去后,我就帮他们都办好了。”徽章搁在掌心发凉,却让我想起他第一次退税时,指尖在屏幕上摩挲的热乎劲。原来,我们口中的“分内事”,在别人那里,可能就是照亮生活的一束光——就像他说的,那三百多块钱,能给家里的妞添两本字帖,能给老伴换副眼镜,这些带着烟火气的重量,早把“平凡”二字压出了印记。
桌上台历即将翻到七月一日,我想起菜市场张阿姨核对申报表时,铅笔在纸上画下的歪扭横线;建筑工老陈用布满老茧的手指,笨拙却郑重地为税务推送点下的那个赞;酒厂大哥捧着手机时那声发自肺腑的“好人”,和那枚徽章传递的温度。大哥离开时说,“这下心里敞亮了”,那声“敞亮”里晃动着的光,早已把“七一”二字,映照得如此具体、如此温暖。
此刻,桌角的徽章沾着我的指纹,铜锈在光里泛着暖红。七一的意义,或许就藏在俯身的瞬间:当我们蹲下身,帮眼前的人系好那根散开的鞋带——便已在最朴实的泥土里,刻下了属于普通人的信仰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