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百团大战纪念馆展陈时,同前来参观的青少年学生亲切交流,殷切寄语广大青年:“要赓续红色血脉,树立强国有我的远大志向,做堂堂正正、光荣自豪的中国人,勇担民族复兴的时代大任”。广大新入职选调生作为青年干部,当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寄语,在驻村实践中躬身践行“身入、心入、行入”,以实干担当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奋力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驻村“青春答卷”。
以“身入”扎根乡土,在融入基层中筑牢根基。走村入户雪无痕,促膝交谈闻民声。告别校园与都市,踏上陌生乡村,选调生们犹如“一张白纸”。要在这“白纸”上绘就精彩画卷,首要在于真“住村”、真扎根。唯有身沉一线、融入日常,方能快速熟悉村情民意,赢得村民信任,实现从“外来客”到“自家人”的转变。一方面,要放下身段,沉入一线,主动摒弃“官架子”和“官腔语”,改“浮在案头”为“沉到田头”,变“坐等上门”为“主动叩门”,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共处一个炕头,用充满家常味的话语唠家常、话里短、解难题。既要听得进顺耳话,更要重视逆耳言,让民情笔记沾满泥土、充满温度。另一方面,要融入日常,体悟真谛,摒弃“过客”心理和“镀金”心态,与村民同食灶间饭,同眠乡村屋社,在田垄上挥汗共耕,在“朝随耕牛、暮伴炊烟”中感受乡村生活的时序韵律,在“春播夏管、秋收冬藏”的四季轮回里领悟乡土文明的深厚智慧,于扎根泥土的实践中砥砺坚韧品格、增长实干本领。
以“心入”贴近群众,在服务奉献中厚植情怀。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身入”是前提,“心入”才是关键。身子沉到基层,真心更要贴近群众,唯有以心换心,方能筑牢与群众的鱼水深情。新入职选调生作为扎根基层的青年力量,在驻村的工作和生活中,要校准为民服务的坐标,将人民置于心中最高位置,永葆为人民服务的赤子之心。要始终秉持“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初心,把真心真情真意主动融入到服务村民的全过程,用自己的真心换村民的真心,用自己的真情和村民结真情。要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在农家的板凳上听家长里短,到厨房的灶台前看柴米油盐,以甘当小学生的谦虚姿态,耐心倾听村民们的“牢骚话”“抱怨声”,把这些带着泥土气息的诉求当作基层治理的风向标,从中精准捕捉村民的急难愁盼。要以“绣花功夫”的细致精准对接需求,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解难题、纾困境、暖民心的实际举措,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真正把服务送到群众心坎上。
以“行入”担当作为,在实干笃行中扛起使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键盘敲不出谷穗坠地的分量,报表算不清农产品流通的艰辛。基层没有虚招花架,唯有实打实的硬功夫。只有做到从“纸上谈兵”到“泥土沾身”,才能走出选调生成长之路,才能蹚开人民群众的致富之路。要将理论学习作为成长成才的“必修课”,自觉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准确把握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的政策方向,积极参加各类培训,系统钻研农业农村发展、群众工作方法等专业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要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穿于驻村工作的始终,主动化身政策“传声筒”,用方言土语把惠民政策讲透。要甘做民情“侦察兵”,在推进乡村道路硬化、文化广场建设和贫困家庭子女教育救助等多领域民生工程中充分了解村民的需求和期望,找准工作的痛点难点。要将调研摸排的“问题清单”,切实转化为担当作为的“履职清单”和惠及民生的“成果清单”,以钉钉子精神推动一件件实事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用看得见的变化回应群众期待。
基层是沃土,实践是课堂。广大新入职选调生当以习近平总书记的寄语为指引,以“身入”之姿扎根乡土,以“心入”之情服务群众,以“行入”之实扛起使命,在驻村岁月的广阔天地里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将青春的论文写在希望的田野上,努力在服务“三农”、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绽放绚丽青春,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