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灼山海情,拳拳赤子心。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自2022年7月起,来自对口支援省市、中央和国家机关部委及人民团体、中央企业的2117名第十批援藏干部人才、441名第五批援青干部人才进藏进青工作。3年来,他们奋勇拼搏、奉献付出,书写了一张张精彩的答卷。让我们对话“援”梦人,主动学习他们永不言弃、勇往直前的精神,始终同频一心为民、一生逐梦的担当,真正接稳使命的接力棒,昂扬迈步时代征程,照亮奋斗路、幸福路和圆梦路。
对话“深耕者”,以为民深情照亮幸福路。“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3年光阴转瞬即逝,但奋斗答卷的字字句句都镌刻着赤子初心、浸润着为民深情。聚焦于改善农牧区饮水、环境、交通等条件,第十批援藏累计投入116亿多元、实施民生项目1400余个,第五批援青累计投入14亿元、实施民生领域项目235个,烫金数字的背后,是一千多个日夜辛勤付出的无悔,是步履实地的坚持,更是将温暖送进千家万户的担当与诚意。广大党员干部当主动对话“深耕者”,从援藏援青干部人才身上读懂最炽热的为民情,在学一句方言、认一户熟面孔、解一个难题中,逐渐撕掉“外来者”的标签,升温“自家人”的情谊,真正把踩进泥土的脚印,压得更实、走得更深,让心离群众更近,让力气向下沉得更稳,不断擦亮“芝麻开花节节高”的火红日子,与广大群众奔赴笑语声声的幸福路。
对话“破局者”,以攻坚豪情照亮奋斗路。“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雪域高原、青海湖畔,是充满希望也充满挑战的土地。初到高原,援藏、援青干部人才都会经历环境变化带来的各类不适应和压力,无论是面对缺氧、紫外线强、温差大等自然气候,还是应对干事创业过程中的“拦路虎”“硬骨头”等,只有拿出攻坚克难的决心、迎难而上的魄力,方能让更多不可能变成可能。广大党员干部当用心对话“破局者”,主动学习他们在发展大棚种植产业、进行技术指导、提供产销对接服务、推动文旅发展、引进创业项目等方面所展现的创新思维、执行力和解题水平,从一次次“碰壁”到“破冰”的坚持中同频那份动人的攻坚豪情,永远拿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和魄力,用心锤炼“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意志和心性,真正让发展之路越走越宽,让奋斗之路越走越铿锵、越走越有力。
对话“燃灯者”,以担当真情照亮逐梦路。“来高原为什么?在高原干什么?离开时留下什么?”这是每一个援藏援青干部人才都会思考的问题,也是每一个人用行动和付出写出的答卷。从深耕教育事业,用音乐、舞蹈、美术等装填学生的世界,到打造各类夏令营、冬令营品牌,组织高原地区的青少年来到北京、上海等城市感受不一样的风土人情,从开展一场场“雪域情”“山海情”文化活动,到推动人才培训等项目落地,以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力量带着这片土地继续往前走……援“梦”人的故事里,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行动诠释了“把心交给高原”的赤诚、“把事干到实处”的担当。广大党员干部当对话“燃灯者”,永远做到“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既要把前人奋斗的成果巩固好、发展好,也要奋笔书写属于我们的精彩答卷,真正照亮充满希望和美好的逐梦路,让更多奇迹接连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