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心得

致敬王宁利:“向光而行”的光明守护者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包公镇人民政府 司晨宇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主任王宁利,是一位“向光而行”的光明守护者。40余年来,他完成各类眼科手术近3万例,从传统青光眼单一眼压理论推向“双压理论”,从外引流造瘘向增加生理性内引流转型升级,从基础诊疗到人工智能筛查创新……他的每一步都践行着“为更多患者留住光明”的使命担当。68岁的王宁利依然坚守在临床和科研一线,用执着与创新书写着医者仁心的动人篇章。王宁利的事迹感人至深,他身上体现的优秀品质值得广大党员干部学习致敬。

致敬他的创新精神,将敢想敢做化为“破题利器”。面对我国超2100万青光眼患者中近一半眼压不高却患病的医学谜题,王宁利没有因循守旧,而是从一个偶然的脑脊液漏患者病例中敏锐捕捉到灵感,组建团队深入钻研,最终提出颠覆性的“双压理论”——将传统单一眼压理论推向眼压—颅压联动理论,为青光眼诊治开辟了全新路径。面对濒临失明的患者,他设计跨越瘢痕区的内路绕行术式,挽救了近2000名类似患者;他还设计出全球首个增强房水流出通道“泵功能”的“3T手术”,在同类型手术中对生理结构破坏最小。正如他所说:“一个好医生,就是要不断探索,努力回答医学创新这道必答题。”广大党员干部要向王宁利学习,始终保持敢为人先的创新勇气和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在日常工作中,要敢于打破思维定势,善于从细微处发现问题,用创新思维寻找解决方案。面对工作中的痛点难点,不能满足于简单重复过往经验,要主动钻研新方法、探索新路径,以改革创新的魄力推动工作取得突破。同时要培养敏锐的洞察力,从看似平常的现象中发现规律,将创新思维转化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致敬他的前瞻眼光,将未来需求融入“当下行动”。早在2011年,王宁利就前瞻性地在河南安阳开展学龄儿童近视队列研究,完成5000余名儿童连续10年随访,为眼科界提供了宝贵数据。他敏锐地认识到近视防控的主战场应聚焦在学龄前儿童,提出6到7岁孩子应有150度左右远视储备的科学论断。针对长时间近距离用眼这一近视重要危险因素,他设计了远视屏,通过光学模拟远眺机制为近视防控提供新手段。更为难得的是,他带领团队设计制造出以5度进阶调整的高精度光学镜片,相较传统25度单位进阶,更贴近人眼6.25度的实际分辨能力,为屈光不正患者提供更精准的视力矫正。这种将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布局、主动应对的前瞻意识,体现了一名优秀医者的责任担当。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王宁利的前瞻眼光,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要善于从发展趋势中捕捉机遇,提前谋划布局,将被动应对转变为主动出击。在制定工作计划时,要充分考虑长远发展需要,统筹当前与长远的关系,确保各项举措既能解决眼前问题,又能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要培养敏锐的政策嗅觉和市场洞察力,及时调整工作重心和方法策略,确保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为党和人民事业贡献更大力量。

致敬他的使命情怀,以一腔热血点亮“万家光明”。从初入眼科时前辈提出的三个问题开始,王宁利就将“帮盲人丢掉盲杖”作为毕生追求。一位在检查时紧握红光手电筒、双眼贴上去露出笑容的先天性眼病孩子,深深印在他脑海中,让他永远记得身为眼科医生的责任。作为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组长,他承担多项重大防盲任务,推动建立全国眼科联盟,推广59项适宜技术;主持参加消灭致盲性沙眼项目,提前两年完成目标;参与国际白内障复明援助工作,完成手术超过3000例。2024年,他的团队发布国内首个眼科图文大模型“伏羲慧眼”,实现“眼底一张照,眼病早知道”,使眼病检出率和早诊率大幅提高。正如他所言:“能给病人带来光明,是我最大的骄傲。”这种将个人专业追求与人民健康福祉紧密结合的使命情怀,彰显了共产党员的初心本色。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王宁利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的使命情怀,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要深入了解群众所思所盼,将群众的困难当作自己的责任,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具体工作中,要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基层一线调研了解实情,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以实实在在的成效赢得群众认可,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在服务人民中实现人生价值。

发布人:12371网友832kt7 发布时间:2025-6-10 08:58 收藏 阅读人次:1628

初审:霄冰 编辑:文小汇 责编:李一画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