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汇聚网络正能量 引领时代新风尚”为主题的2025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圆满落幕,全方位展现了“十四五”期间网络文明建设取得的积极进展。历史长河奔腾不息,时代考卷常答常新,新时代的中国网络文明建设要始终牢牢把握正确的前进方向,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广大党员干部当肩负起引领数字科技发展与应用的重要使命,扎实推进网络文明建设,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机、让充满温度的文艺作品凝聚民心力量、让互联网见证我们“走出去”与“迎进来”的底气和自信,真正点亮中华文明时代星河,共建亿万网民美好的精神家园。
守正创新,培育自信自强的网络文化, 让数字浪潮实现文明根系的延伸。“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科学指引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借数字羽翼焕发新生机、新活力。从六尺巷的故事在互联网被反复提起,为基层治理带来新的智慧启迪,到端午节念屈原、七夕节重温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浪漫、重阳节登高打卡,从透过网络直播观看非遗手工艺人织锦、刺绣、点墨等,到利用3D建模、虚拟现实参与到文物修复的过程当中……在数字技术奔涌的时代,传统文化不再是尘封的典籍,而是流动的、鲜活的精神血液。广大党员干部当用心让数字浪潮成为文明根系的延伸,善于以科技为笔,在代码中续写文明的基因图谱,奋力推开互联网这面大窗户,让更多人走进历史长廊,再度拥抱千年积淀的智慧和深度,在思想富矿中汲取力量、赓续情怀,真正用历史的浩瀚点亮文化星河,进一步增强做中国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厚植沃土,涵养见贤思齐的道德风尚 ,让数字平台成为传递力量的载体。数字时代的文艺创作,正在不断打破“高雅”与“通俗”的界限,用心推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既是文艺工作者的使命,也是推动艺术回归人民的必答题。近年来,无论是讲述基层干部奋斗历程的《山海情》,还是讨论热度不减的《人民的名义》,无论是激起大众共鸣的《小巷人家》和《人世间》,还是越来越多的博主、博客以“草根创作”传递身边的正能量,这些接地气的表达、沉浸式的互动,都构筑起了全民参与的文艺新生态。广大党员干部当用心让数字平台成为传递力量的载体,用心以凡人微光点亮幸福星河,既要借助数字平台分享身边的好人好事、宣传和褒扬奋斗先锋和时代榜样,让每一块屏幕都变成文明的“扩音器”,让网络空间成为滋养心灵的“精神粮仓”,也要不断变“独奏”为“合唱”,引领和激励广大群众发出好声音,真正凝聚亿万网民绘好同心圆。
共建共享,激发亿万网民的创造伟力,让数字桥梁跨越文明互通的山海。网络连接世界,文明丰富多样。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指引下,网络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网络平台既是瞭望时代的窗口,也是走向未来的桥梁。在这里,我们走进历史拥抱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我们分享感动留下每一刻温暖人心的瞬间,我们更在屏幕之间传递民族精神的力量,让“e”线成为连接民心、连接世界的纽带。无论是借互联网端口向外递出邀请函,让更多游客走进大唐不夜城、敦煌莫高窟、北京故宫一览锦绣山河,还是《咏春》《哪吒》《黑神话:悟空》等作品不断破圈出海,让世界在数字光影中看到中华文明的深厚与鲜活……广大党员干部当用心让数字桥梁跨越山海,始终以“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胸怀和追求,在更广阔的天地讲好中国故事、时代故事,从古老文明走到数字未来、从本土土壤走向世界舞台,讲出这一路的发展变迁、奋斗拼搏、万众同心,真正点亮梦想星河,照亮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浩瀚苍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