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项规定改变中国!”这是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声音。广大党员干部当以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镜,恪守“徙木立信”之诚,力行“常长严细”之法,在践行初心使命中涵养为民情怀,在砥砺奋进新征程中激发实干担当,让作风建设这张“金色名片”愈擦愈亮。
恪守徙木立信之本,要在践行初心使命中筑牢党群连心桥。“我们不舒服一点、不自在一点,老百姓的舒适度就好一点。”习近平总书记的朴素话语,点明了作风建设之根本——党员干部的“不自在”可以换取群众的“更舒心”。从“四菜一汤”的调研餐单到“不封路、不清场”的考察模式,从贵州侗寨的“板凳座谈会”到云南古城的“游客互动式调研”,习近平总书记带头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拆除了党群间的“隔心墙”,树立了徙木立信的时代标杆。广大党员干部当以此为镜,落实八项规定精神,首先要做到主动俯身贴近群众,倾听“原汁原味”的民声民意,在深入基层、服务群众的具体实践中破除“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问题,提供更高效便捷的服务,让“面子工程”彻底让位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民生实事,真正架起直抵人心的“连心桥”。
坚持常长严细之要,需在根治顽疾固本培元中筑牢纪律堤坝。“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抓作风建设贵在持之以恒,难在防止反弹,必须将“常长严细”的要求贯穿始终,保持定力、寸步不让。抓住“关键少数”,方能以上率下树新风;坚持开门搞教育、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评判,才能精准纠治顽疾、确保整改成效。党员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带头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用自身硬气带动纪律严明;各级党组织要畅通群众监督渠道,让群众成为作风建设的监督员和评判员,织密纪律监督之网。尤为关键的是,要针对暴露出的制度短板和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完善细化公务接待、经费管理、督查考核等规章制度,着力堵塞“模糊地带”和“弹性空间”,用清晰、刚性的纪律标尺划出行为边界,确保每一项要求都落细落实,实现“当下改”与“长久立”的有机统一,在持续深化整治和源头治理中不断加固纪律堤坝。
激发实干担当之志,应在砥砺奋进新征程中凝聚复兴伟力。站在“十四五”规划收官、“十五五”规划谋篇的历史交汇点,面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阻碍事业发展的“绊脚石”,广大党员干部尤需焕发攻坚克难的锐气,立足岗位职责,大胆探索创新,将作风建设的要求深度融入中心工作,结合实际探索有效路径,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以创新赋能实践,以实效彰显担当。唯有大力弘扬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将实干铭刻于心、将担当付诸于行,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谋长远,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抓落实,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才能在复兴征程上跨越一个个“娄山关”“腊子口”,不断汇聚起攻坚克难、推动发展的磅礴力量,让这张承载初心、彰显担当的“金色名片”,在民族复兴的壮阔征程上绽放出更加璀璨的时代光芒,汇聚起无坚不摧的磅礴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