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擦亮“金字招牌”向人才发出乡村“邀请函”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人民政府宗汉街道办事处 张薇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明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加强农民技术技能培训,壮大农村各类专业人才和实用人才队伍。“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稀缺资源与宝贵财富,各地为了赢得“乡村人才争夺战”,不惜投入大量政策资源。“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做好乡村引才工作,就要精心制作乡村“邀请函”,真正展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鲜明态度,奋力书写新时代乡村人才工作的新篇章。

擦亮特色“产业招牌”,用乡村优势吸引人才“返乡”。“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乡村不只是乡愁的寄托,更是创业的沃土。无论是绿水青山的生态资源、丰富多样的农产品,还是底蕴深厚的人文景观、独特质朴的乡风民俗,都是吸引人才回归的亮丽名片。但归根到底,对人才而言最为关键的是发展机会和创业前景。因此,各地区组织部门要大力擦亮当地特色“产业名片”,深入挖掘乡村资源的多维价值,推动人才向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乡村文创等乡村产业集聚。要深挖乡村资源禀赋,打造优势产业品牌,建立乡村创业平台,向各个领域的“新农人”发出乡村发展“邀约信”,详细介绍乡村的发展蓝图、产业规划、政策支持,让他们看到可以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看到可以追逐梦想的希望田野。

擦亮真情“政策招牌”,用资源支持助力人才“扎根”。“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乡村求才之心愈切,则惜才之情愈深、用才之举愈实。近年来,为吸引人才回归乡村,各地打出了“乡情牌”“乡愁牌”“乡土牌”,以政策红利“筑巢引凤”,在人才工作中力求“快人一步”。浙江省推出的“两进两回”行动,通过科技进乡村、资金进乡村,青年回农村、乡贤回农村,构建了乡村人才集聚的“强磁场”,给我们树立了“爱才典范”。各地区组织部门要拿出真情实意的“政策礼包”,不能仅限于给资金支持、给项目扶持、给技术指导等传统方式,更应将政策资源重点向支持乡村创业创新倾斜,通过“授人以渔”的方式在乡村播种希望,让“候鸟型”人才转变为“常驻型”人才,真正实现“归去来兮”的美好愿景。

擦亮贴心“服务招牌”,用乡土情怀诚邀人才“常驻”。“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在当代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人才追求的不仅是物质条件的“基础保障”,更是对乡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一个乡村是否有尊重人才、欣赏人才、成就人才的良好环境,对于“留才”至关重要。各地区组织部门要切实做好贴心的“服务品牌”,需用活乡村治理平台、搭建乡土人才交流平台、构建情感联系纽带,通过设立“乡贤驿站”“新农人俱乐部”“乡土人才工作室”等方式,增强人才与乡村之间的情感联系。同时,要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定期开展乡村人才恳谈会,及时了解人才需求,解决人才困难,通过表彰优秀乡土人才、宣传返乡创业典型等方式,让各类人才在乡村既有成就感又有,在物质有保障、精神有归属中实现价值,为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发布人:12371网友byjz3t 发布时间:2025-7-5 23:11 收藏 阅读人次:1209

初审:钱莱 编辑:文小汇 责编:李一画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