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心得

回味周恩来总理的“三个”故事

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区詹圩镇人民政府 王付阳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3月5日,是一位伟人的诞辰日。在纪念他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说:“周恩来,这是一个光荣的名字、不朽的名字。每当我们提起这个名字就感到很温暖、很自豪!”这句诗一样的语言引起了所有国人的强烈共鸣。50多年革命生涯,26年总理任期,他配得上这诗一样的语言,他的许多故事至今仍广为流传,令人回味。难怪重庆谈判期间,蒋经国告诉他的心腹蔡省三将军:周恩来是个好人,不是装出来的。周总理的一生,是矢志不渝追求革命真理、为党和人民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辉一生,在他身上体现了人性、人民性和党性的完美统一。

  回味听一次灾情汇报里“你们不怕危险,就我怕?”的故事,坚守人民至上的情怀。电视专题片《百年恩来》有这样的镜头,河北邢台地区发生地震时,余震未息周总理就来到现场听取抗震救灾汇报,指挥部负责同志考虑到他们办公的房子不大牢固,怕出危险,就在另一处支起一个帐篷,请总理在那里听汇报。周总理得知后,坚持在不时有尘土从屋顶震落的指挥部听汇报。又一次,周总理站在木箱上向灾区群众讲话,前来聆听的人很多,那天寒风呼啸,人们迎风而立,讲话者面向群众,自然是背风了。周总理发觉后,立即让乡亲们掉转身子,由迎风变为背风,他自己则由背风变为迎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我们党亘古不变的初心,党员干部要牢记初心、践行使命,争做人民至上、不负人民的“最美”公仆。要从群众关心关切的“小切口”出发,善于与人民群众同坐一条板凳,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回味省一把米里“就留着给我明天早上吃吧”的故事,砥砺无私奉献的品质。1932年初夏,一支工农红军从汀州挺进上杭、龙岩,东征漳州的战役打响了,警卫员小廖看到深夜里还在工作的周恩来,熬了碗稀饭送给他喝,可是总理坚决不喝,为了前线的“为穷人打仗、流血,消灭敌人”的红军,硬是坚持每天把一把米节省下来。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沉淀多少真情。党员干部是新时代的奉献者、奋进者和实干者,是无私奉献、实干担当的旗帜。面对新征程上的“娄山关”“腊子口”,要始终心怀“国之大者”,站稳人民立场,做到履职尽责、无私奉献,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和攻坚克难、只争朝夕的干劲永葆最美的风采。要稳字当头,坚持稳中求进,在讨论问题、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时,应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敢于直面问题、较真碰硬,铸出“功成必定有我”的奉献精神,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奋进新征程的无穷智慧和磅礴力量,切实把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同推进乡村振兴结合起来。

  回味进一次服装店里“我要中国料子,无论毛料布料都要国产的”的故事,永葆清正廉洁的纯度。为了接见外宾和出席会议需要,周恩来第一次做衣服,选中了北京“红都”服装店。工作人员介绍英国呢料、澳大利亚毛料等各色的外国布料,他都摇头。这次他做的一套青色粗呢毛料中山服、一套蓝卡其布夹衣和一套灰色平纹布中山装,一直穿到1963年,10年了仍然整洁、挺括的奥妙是他有两只袖套,办公时必定套在胳膊上防止磨损得太快。然而,他一天工作长达十七八个小时仍难免磨破,于是,便送去“红都”请裁缝织补,丝毫无损大国总理的风度。党员干部要像总理那样做廉洁奉公、严以律己的典范,扣好廉洁从政“第一粒扣子”,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扫清思想政治尘埃,紧盯“关键少数”,常念律己“紧箍咒”,不断增强捍卫“两个确立”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不为金钱名利所累,不被声色犬马所迷,不让灯红酒绿所惑,实现管党治党从宽松软到严紧硬的根本扭转。
发布人:12371网友4z0mji 发布时间:2022-2-26 09:41 收藏 阅读人次:10517

初审:安可欣 编辑:亦风 责编:李一画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