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年轻干部的殷殷期望,“48字要求”更是年轻干部健康成长的目标准绳。欲成栋梁之才,不妨请后浪雏鹰们先对标对表,勤给自己“找找茬”“挑挑刺”,方能“直待凌云始道高”。
勤给理想信念“找找茬”,要信一辈子、守一辈子。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如果没有理想信念,精神上就会得“软骨病”,必然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年轻干部要把理想信念作为“栋梁之根”,时时捉捉虫、找找茬,经常检视自己是否在某一瞬间心为物役、意志消沉?是否在某个重要关头有临阵脱逃的念头?是否在某段时间被错误思想所动摇?是否在工作中拈轻怕重、挑肥拣瘦?是否始终坚持学习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所以,要成为栋梁之才,“信念坚定、对党忠诚”是第一条。尤其是年轻干部,理想信念要信、要守就是一辈子,三心二意、半途而废甚至背叛初衷肯定是不行的,还要坚持在斗争实践中不断砥砺、经受考验,“不经风雨、不见世面是难以成大器的”。
勤给干事作风“找找茬”,要豁得出去、敢闯敢干。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怕风险、怕斗争、怕担责、怕困难是决不可能成长成才的。“党把干部放在各个岗位上是要大家担当干事,而不是做官享福。”坐而论道、光说不练行不通,夸夸其谈、应景造势行不通,消极懈怠、得过且过行不通,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更是行不通。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成为栋梁之才,一要时间、二要“向上”。年轻干部在磨练中“向上”,就要突破阻隔、敢于作为,坚持原则、敢于斗争,“凡是有利于党和人民的事,我们就要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大胆地干、坚决地干”。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大刀阔斧推动实施了林权制度改革,真正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真刀真枪干、担当有作为。
勤给本领能力“找找茬”,要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工作太忙,哪有时间学习?”“学一会儿就被工作打断,没什么收获。”“等我学过了、学好了再来干。”“学了一段时间,没发现对工作有帮助。”……不少干部为“不学习”寻遍各种理由,对学习是“万般推脱”,最终身陷“本领恐慌”的泥沼。宋末连文凤有一句无奈言辞,“非厚夫本志也,奈何力有所不逮,技术有所不及,故不暇择地之美恶近远焉。”年轻干部正处在拼搏奋斗、施展抱负的大好时期,知识不够、本领不强、能力不济就是成才的“拦路虎”、进步的“绊脚石”,惟有勤学苦练,方能增强本领。一是要见缝插针学,发扬毛泽东同志“挤”和“钻”的精神,不能借口工作太忙、时间不多而放松学习。二是要结合工作学,知识的海洋浩瀚无边,“泛舟人”要有行程目标,否则终因精力有限、无的放矢而迷失。三要注重实践学,工作岗位万万千,必须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才能逐步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担的栋梁之才。
一百年波澜壮阔、一百年动魄惊心、一百年天翻地覆、一百年焕然一新,年轻干部生逢其时、重任在肩,让我们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共同为中华民族之伟大复兴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