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希望,必须筑牢理想信念根基,练就过硬本领,发扬担当和斗争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留下无悔的奋斗足迹。作为深耕基层的年轻干部,如何将基层的所学所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练就坐不住、问不倒、难不怕的“真功夫”,成了摆在我面前的重要课题。
厚植“但愿苍生俱饱暖”的民心,练就坐不住的“实干功”。“民心所向是最大的政治”,基层工作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要想真正解决基层群众的“急难愁盼”,仅靠“网上交流”“线上指挥”是远远不够的。基层工作具有“点多、线广、面长”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靠“掌上办”“网上办”只能解决一部分的问题。只有主动走出办公室,以坐不住、等不起的责任感与紧迫感,于基层扑下身、沉下心、扎下根,真心实意地去了解群众的内心感受,从“民声”中听不足、找差距,在“民生”上出实策、抓落实,才能收获“民心”,走进群众心坎儿。“生无机巧姿,所贵唯实践。”作为实现复兴伟业的主力军,唯有以“只争朝夕”的精气神,时刻想着与群众的关系再进一步,勤做每一件琐事,狠做每一件难事,甘做每一件苦事,方能不负韶华向未来!
常怀“三人同行有我师”的虚心,练就问不倒的“学问功”。“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基层是党和国家联系群众的“神经末梢”,基层工作说到底就是做群众工作,与群众打交道,更要注意谦虚谨慎、主动放低自己,群众配合才能事半功倍。此外,还要不断地丰富知识储备,学理论政策,学实践经验,学业务本领,只有成为基层工作的“行家里手”才能收获群众的认可与支持。好问则裕,自用则小。作为选调生,虽然头顶“年纪轻、学历高”的光环,但要是不能放下过去的成绩从零开始,依旧自恃甚高,那么极有可能掉入“满瓶不动半瓶摇”而不自知的深渊。唯有秉持“空杯心态”,不断地在学中干、干中学,主动拜人民为师,多向村干部“取经”,在服务群众中学习“真知识”,在基层淬炼中练就“真功夫”,以“绣花”的耐心、细心和群众培养“共同语言”,才能迎头赶上,不被群众“问倒”。
坚定“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练就难不怕的“担当功”。“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新。”一百年来,不管形势如何变化,不管遇到怎样的惊涛骇浪,我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始终未变,这便是中国共产党的担当!如今,党和国家的事业正值“船到中流、人到半山”的关键时期,必将遇到“浪更急”“路更抖”的风险挑战。愈是不易、愈显担当,广大党员干部当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直面矛盾、迎难而上,方能肩负起时代重任,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个个“拦路虎”。“苟利社稷,死生以之。”作为坚守基层一线的年轻干部,肩负着乡村振兴的光荣使命,更要有勇气、有毅力去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唯有练就一身“钢筋铁骨”、一嘴“铁齿铜牙”,才能从容应对新时代新征程上的艰难险阻。
风雨多经志弥坚,关山初度路尤长。党的百年历程从来不是一片坦途,新时代新征程也必将充满考验与挑战,年轻干部当主动投身基层,强素质、长才干、补短板,练就真本领、真功夫,方能在大有可为的时代有所作为,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国之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