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文章为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三农”向好,全局主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必须充分认识到当前阶段“三农”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聚焦重点,以“精谨细腻”工笔画技法,努力绘就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大美画卷。
在粮食安全上“精准起笔”,画好“仓廪殷实”工笔画。仓廪实,天下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战略性问题,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保障粮食安全是事关国计民生的永恒课题。各级党委政府必须要将政治责任扛在肩,时刻紧绷粮食安全这根弦,以“长牙齿”的硬措施,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建设高标准农田,用好养好黑土地,守护好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加快推进农业核心技术攻关,攻破良种“卡脖子”技术难关,真正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要在种粮成本、种粮收益方面下功夫,落实“谁种粮谁实惠”,让农民“想种粮”“愿种粮”。多措并举保障群众饭桌“吃的健康”“吃的稳定”,以“粮谷满仓庆丰年”端稳“中国饭碗”。
在优化产业上“细腻运笔”,画好“民生富足”工笔画。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在建党百年之际,我们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中国奇迹,要稳住这一“奇迹”,就要进一步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目前,我国乡村产业发展存在规模小、布局散、链条短等问题,广大基层党组织要在乡村产业发展上下功夫,立足当地特色资源,拓展乡村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建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运用信息化手段、物联网技术等,探索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让广大农民有活干、有钱赚,奔向共同富裕。
在生态文明上“完美收笔”,画好“绿水青山”工笔画。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推动“三农”高质量发展的支撑点和落脚点。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帮助广大农民群众算清“生态环境保护”账,引导树立“只要勤劳肯干,守着绿水青山一定能收获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团结带领广大农民群众推进农村移风易俗、革除陈规陋习、孕育文明乡风,持续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好治理农业面源、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攻坚战,筑牢农村生态环境安全屏障,让“天蓝水绿”成为乡村发展的“鲜明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