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基层故事

忆奋斗在基层的每个“月”夜

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杜村乡党委委员、组织委员 程玲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论语·学而》有提“吾日三省吾身”,今夜再次温故而知新,让我思考很久不能入眠。夜已经很深了,看了一眼窗外,月亮越来越圆,才惊觉马上就要到“中元节”,据传可赏年度第三大满月。认真思考今年以来的工作,还真是与“月”息息相关。

  “那晚”朦星稀,我们满心激动,坚持决心

  那还是3月,当时我和我的小伙伴们穿着厚外套,不停地穿梭在各村中,我们想把县级部署的党员“1+1”亮牌工程赋能乡村治理工作落到实处,所以走村入户,收集民意。针对各村出现的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常态化维护等工作难度大的现象,我们积极与村干部谈解决办法和措施,大力宣传党员“1+1”亮牌工程,大家普遍认为这正是解决问题的有效路径。为了进一步扩大政策知晓率,征求更多人的意见,我们在宗文村新建的党群议事厅开启了谈心谈话模式。印象很深刻,那晚烟雨朦胧,有点冷,我们早早地来到党群议事厅等候,不敢确定群众是否都会来参加,提前准备了一个小的议事室。但一会儿,群众陆续来了,人数完全超出我们的想象,我们马上将议事地点改到大活动室,面对面谈心谈事,征求意见建议,没想到群众对我们说的事认可度极高,还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群众持续高涨的热情将我们身体的寒冷一扫而空。群众自主加入志愿服务队,民主推选组织员和监督员,并评选他们心中认可的榜样,如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等。那晚,小伙伴们都震惊了,因为他们提前准备的许多说辞以及相关的预案都没用上,他们瞬间融入到群众中去了。不一会儿,群众和我们就像亲朋好友一样,拉起了家常。那晚持续到深夜,我们才伴着朦胧月光回家。

  “多晚”日月星辰,我们满载而归,坚定信心

  宗文村成功开启那场群众面对面谈心谈话活动后,我和我的小伙伴开始谋划到其他村去走访宣传,我们思考着如何让每场谈心谈话都更有“仪式感”,经深思熟虑后,我们命名为“党群屋场夜话”,并制作了标牌,人员、地点、事件清晰明了。后来我们每次不管去哪个村,我们都带着它。

  记得去新丰村的那晚,去的时候还是明月高照,我们没有去村部,而是走进了一户村民家中,刚开始我们有点忐忑,怕给村民带来不便,但是那位大爷太好客,让我们感觉像在自己家里一样自在,小伙伴们现在回忆起来都说很温暖。那晚的群众更多,积极性更高,畅所欲言,不知道什么时候,月亮躲到乌云后,屋外下起了冷雨,但屋内却是热火朝天。群众争先恐后加入志愿服务队伍,并提议第二天就立即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当时我们也被他们感动了。记得夜话结束后,我们抱着“党群屋场夜话”牌子,在与村干部冒雨回去的路上,我和支书边走边谈心,直到现在,我都清晰地记得当时新丰村女支书说话的模样,真诚且坚定,她说:“真是没想到今晚会如此顺利,你不知道,我们村干部最大的心愿就是群众能理解我们、支持我们,那比什么都好,我们就算累,也觉得干事情有劲!”

  4月、5月、6月直到现在,我和小伙伴们带着“党群屋场夜话”牌子深入到了9个村的村民组,开展了11场党群屋场夜话,有在村民屋场边看星星边谈心的场景,也有在群众家里唠嗑谈心的温馨现场,更有夏日傍晚围坐在一起纳凉的生动画面……每一晚都是宝贵的记忆,每一晚都是收获的夜晚,小伙伴刚开始还有点不理解为什么要这么辛苦晚上去跑、去听、去做,后来他们明白了,原来这是走近群众、倾听群众的有效方法,也是成长路上的宝贵经历,更是奋斗在基层的难忘时刻。

  “今晚”朗月疏星,我们满怀期待,坚守初心

  忽而夏逝,现已立秋。我和小伙伴带着“党群屋场夜话”走过了希望的春、拼搏的夏,迎来了收获的秋。

  在这个收获的秋季,我们的党群屋场夜话“知名度”不断提升,群众认可度不断提高,我和小伙伴也在不断总结经验,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党群屋场夜话的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机制更长效。通过党群屋场夜话,让更多的群众知晓更多的政策、让更多群众参与到各项工作中,发挥村民主体作用,积极参与自治。“党群屋场夜话”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生动实践,是我们帮助群众解决问题的“晾晒场”、凝聚人心“强磁场”。通过开展党群屋场夜话,我们在说事、议事、办事中聚民心、解民忧、汇民智,我们期盼未来的日子里,党群屋场夜话能更加深入高效地推动基层党建与乡村治理同频共振,成为构建政府和百姓、党员和群众之间的新桥梁、新纽带,真正架起党群连心桥。

  都说奋斗的青春最美丽,愿每个日与月,我们都能怀揣初心、真心和恒心,把学问写进乡村振兴里,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里,把成长融入到基层工作中,一往无前、始终如一,书写更多属于我们的“党群屋场夜话”的生动故事。当我们年老追忆往事时,可以大声说:我曾那么用心用情用力地奋斗过!
发布人:静待花香 发布时间:2022-8-10 23:40 收藏 阅读人次:4476

初审:张兵 编辑:亦风 责编:李一画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