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党史学习教育

感悟一件“马褡子”里蕴含的“赶考三心”

江西省抚州市广昌县委组织部 谢家忠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以史鉴今,砥砺前行。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和清醒剂。在西柏坡纪念馆展厅里,陈列着一件毛泽东同志在转战陕北期间使用过的马褡子。这件马褡子长147厘米、宽76厘米,上有大小两个口袋。马褡子质地为粗布,原本是灰色的,历经岁月洗礼已经发白,上面还有几块用细细的针脚缝上去的补丁。马褡子的保存者是毛泽东在西柏坡时期的卫士长李银桥。一件小小的“马褡子”,却是分量十足的“传家宝”,对赶考新时代的党员干部仍具有重要的教育和启迪意义。

  “非学无以广才”,要常怀好学之心,苦练扎实内功。“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在知识更新速度飞快的当下,读书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和能力水平。在行军转战的日子里,这件马褡子一直被毛泽东同志随身携带。当时,他常用的书籍、资料、地图以及生活用品等都装在里面。行军之余,毛泽东同志常常从马褡子里取出书来阅读。即使身处敌人的围追堵截,也依然淡定自若、学而不辍。所以,毛泽东同志能成为文韬武略、运筹帷幄的杰出军事家。党员干部要深谙“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的道理,多学习、多思考,养成学习好习惯,争做博闻强识的学习型干部,以更好克服本领恐慌、跟上时代变化、肩负更大使命。

  “非淡泊无以明志”,要涵养廉洁之心,保持纯朴作风。在西柏坡相对安定的环境中,马褡子“退休”了,李银桥的妻子将上面的破洞缝补好后收了起来。马褡子泛白的布料和缝补的补丁,见证的不仅仅是历史的沧桑,还有我党艰苦朴素的革命作风。在离开西北坡准备进京时,毛泽东同志将其比喻为“进京赶考”,并提出著名的“两个务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如今物质生活富足了,党员干部仍然要戒骄戒躁,坚决摈弃骄奢淫逸的不良作派,要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坚定理想信念,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生活作风,严守中央八项规定,立政德、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时刻保持头脑清醒,以优良作风克己奉公、建功立业,争做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干部、好公仆。

  “非民无以守国”,要厚植为民之心,筑牢宗旨意识。表面上看,马褡子里驮的虽然是书籍和生活用品之类,但其实是整个江山。在毛泽东同志心里,为民族谋解放、为人民谋幸福,就是他奋斗的全部。所以,即使枪林弹雨、四海为家、九死一生,他也无怨无悔、甘之如饴。“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也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根基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辽宁考察时再次强调:“只要我们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就能拥有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强大力量。”党员干部要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勤政爱民、利民乐民,要俯下身子听民意、撸起袖子解民忧,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人民的笑颜和幸福托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未来。
发布人:xjz549 发布时间:2022-8-21 21:08 收藏 阅读人次:4590

初审:楚搴 编辑:亦风 责编:李一画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