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心得

@驻村干部 请查收这份生长图解

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委组织部 胥佳乐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文件指出,要派强用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更好发挥驻村干部产业帮扶作用。驻村干部如一粒播种在乡村的种子,不仅要学会深扎根、向上钻,更要学会勤结果,真正在村里“驻”下来,把村民当家人,和他们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用辛勤和汗水实现强村富民。

  效法“一门心思”的“深扎根”,身驻更心驻,在基层沃土汲养分。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树高千尺,其根必深。”驻村干部不论来自何方,此刻“办公室”都在村里,作为全村“当家人”之一,工作内容不是“田间地头”“家禽牲畜”,就是“家长里短”“鸡毛蒜皮”,如果“不接地气”,就难以在村上立足,更不可能扎根“驻”下来。因此,要入乡随俗从“讲土话”开始,坚持走群众路线,从“种豆南山下”的乡村日常中找寻“曲径通幽处”,既要“眼睛向下”也要“脚步向下”、既要“身入”更要“心至”,到田间地头走一走、院坝屋内聊一聊,做到和村民心贴心、零距离,与他们打成一片、抱成一团,真正融入乡村、融入群众。同时要主动归零心态,甘当农村工作的“小学生”,主动向老支书、老村主任、老“庄稼把式”拜师学艺,借鉴前辈经验,找准工作方法、增进农技知识、提升干事本领,努力成为农村工作的“明白人”。

  师法“出类拔萃”的“向上钻”,驻村更助村,在乡村田野拔节长。古语云:“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也就是“杀鸡要用牛刀”,才能做到功不唐捐。驻村干部身兼建强战斗堡垒、发展富民产业、深化乡村治理等“千钧担”,没有“金刚钻”“真本领”,没有一股子争第一的拼劲、比着干的“轴”劲、不服输的韧劲,就难以在千头万绪中觅发展良机,更不要说在产业竞争中“虎口夺食”,因此必须锻造一副敢担当、能担当、善担当的铁肩膀,练就一双爬坡过坎不觉累、走村入户不停歇的铁脚板。务必时刻保持“殚精竭虑”的状态,不停步、不懈怠、不松劲,拿出实打实“硬功夫”,仔细分析村庄比较优势、特色亮点、发展出路,明确发展方向、规划发展路径,并和村“两委”一班人齐心协力抓落实,一茬接着一茬干、一锤接着一锤敲,为乡村振兴挥洒汗水、贡献智慧。

  习得“无怨无悔”的“勤结果”,为民更富民,在丰收时节满仓。习近平总书记曾勉励驻村干部们,“宁肯自己掉上几斤肉,也要让群众走上致富路。”检验驻村干部的工作,就看有没有把村民“置顶”于心,为他们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给他们创造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因此,必须厚植为民情怀,恪守初心使命,把增进群众福祉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为村庄谋发展作为“中心点”,扭住防返贫、兴产业、稳增收不放松,通过“扶上马送一程”,围绕种养殖业、精深加工、乡村旅游等发展路径,既注重发挥“短平快”产业优势,让村民及早得实惠,同时注重发展长效产业,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建立健全农民稳定增收机制,让为民造福的果实结得多、结得沉,让村民共享发展红利。
发布人:恩阳河畔 发布时间:2023-3-1 11:34 收藏 阅读人次:2551

初审:李爱国 编辑:亦风 责编:李一画 我要留言